内销市场为何不畅?【市场营销】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提高销量,纷纷开始把外销市场转向内销市场,加大对内销市场的投入。然而却出现了好产品经销商不认,市场拒绝的情况。一些企业误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国内消费者的认识能力问题或者是自己的质量太高以及缺乏竞争秩序等原因,放弃或者被市场所淹没。

其实,内销市场之所以出现不畅,其根本原因在于出口企业固有的惯性思维导致了内销的思维错位,没有遵守内销市场的游戏规则。要想做好内销市场,其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销售潜规则。

潜规则一:重工厂,更重市场

基地、工厂、产品,是拉动龙头外销市场的三驾马车,必须重视。但对于国内市场来讲,产业链营销时代,市场为头,其决定着企业发展速度和生存质量。外销时,企业把市场甩给了国外公司,不参与建设;而运作国内时,依然想靠简单代工的方式生存,势比登天,只因地域、劳动力优势等都已不复存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运作市场,成为品牌。内销市场运作风生水起的企业,大多优势在市场、品牌,所以出口企业加强内销,最重要的就是模式观念,模式观念是方向,方向错了,马力越大,可能死得越快!

潜规则二:内销市场,没有品牌没法活

国外市场不需要、也不允许企业做自己的品牌。内销市场上,竞争白热,从产品战到价格战,从概念战到渠道战到品牌战,营销战争五花八门,市场也趋于成熟和理性,目前,品牌已经成为食品领域的进入门槛,品牌知名度、忠诚度、美誉度、品牌文化、品牌精神等层面,均已展开,出口企业做内销,必须重视品牌,这种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是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而这恰恰又是出口龙头的短板。在品牌方面,转内销的出口型企业,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产品是巨人,品牌是婴儿”。但这个“婴儿”必须让他长大,不能逃避,要有好的解决方案,品牌工程也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潜规则三:价值为王

一些企业抱怨,国内的消费者消费不起其产品。其实不是这样,中国的消费能力已经不容置疑,如果还停留在“消费不起”的层面上,你将可能错过“世界上做好的市场”。外国企业、奢侈品牌都看到了中国的高端市场商机,而坐在“福坑”中的企业,却在抱怨,埋怨自己的产品好,价格高,消费者不能接受。其实,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最重要的是价值,只要他觉得值,他可以花上3个月的工资,买一个手包,这就是价值。所以如何把自己的质量优势转换成价值优势,这是出口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

潜规则四:市场渠道多样

出口企业的销售渠道很窄,普遍是通过一些出口展会争取订单,一对一沟通,简单直接。国内市场区别就很大了,如卖场、超市、批发、专卖店、网络、直销、团购、礼品等销售渠道鱼龙混杂,和经销商合作的模式更是花样百出,如果企业的营销模式不清晰,很容易误入歧途。这就要求企业在运作市场之前,就要设计好自己的营销模式,营销模式的核心是“方便购买”,有主次、分步骤,不是任何产品都适合进商超的。

潜规则五:价格由市场决定

成本决定价格,这在出口企业是一种普遍的规律。出口企业价格通常是算出成本然后加几个百分点利润的方法。而在国内市场,价格是由消费者说了算,所以从产品到品牌到渠道,都是决定价格的因素。因此在国内,对品牌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以及对渠道、消费群等市场要素的把握,特别是消费者的价值杠杆,决定了产品价格,其包含成本要素又远远大于成本要素。如果不掌握这一规则,内销时,无法明白同样的产品质量,100元钱热销,50元没人要的现象。同时,质量高、价格同样高的出口产品也就永无摆脱销售尴尬的困境。

潜规则六:推广立体化,市场见效快

外销时,瞄准一个客户,想尽一切办法跟踪到底,搞定、发货。而内销,任何一场推广从形式看,其都是电视、网络、平媒,外加活动、促销等,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的立体闪电战;这种闪电战的结果是大投入大产出,其中包含一夜成名的荣耀,也隐含一败涂地的风险。而要规避风险,就不能仅看形式,更要关注其背后的内容,不仅限制在推广主题的提炼、推广形式的组织,更包括社会资源组合,公共关系动用、时机等,其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市场营销遇到困难啦?试试友商网最新推出的迎客宝吧。一体化的营销解决方案,为你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成交率。免费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内销市场为何不畅?【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