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最新文章>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学习氛围如何?课堂严谨课外自主实践驱动成长
金蝶32周年庆促销活动 金蝶32周年庆促销活动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学习氛围如何?课堂严谨课外自主实践驱动成长

作者 admin | 2025-09-23
7 浏览

课堂教学:严谨务实的学术底色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作为以财经类专业为特色的独立学院,其学习氛围的根基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与实践性上。依托母体学校西安财经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学院在课程设置上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以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学等核心专业为例,课程内容既包含《中级财务会计》《金融市场学》等理论基础课,也设置了《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等实践课程,形成“理论+技能”的双轨教学模式。

 

教师队伍的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学术底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超过40%,同时聘请西安财经大学的资深教授担任兼职教师,确保教学质量与母体学校同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普遍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互动式模式。例如,《审计学》课程中,教师会引入上市公司真实审计案例,引导学生分组扮演审计师、企业财务人员,模拟审计流程并撰写报告;《市场营销学》课堂则通过“校园营销实战”项目,让学生组队设计产品推广方案并落地执行。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度,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反映出积极的学习状态。多数课程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的综合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包含课堂提问、小组作业、考勤等,促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投入。据学生反馈,课堂上主动举手提问、参与讨论的氛围浓厚,尤其是专业核心课,师生互动频繁,有时一个知识点的延伸讨论能持续20分钟以上,形成“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良性互动循环。

 

 

课外学习生态:从图书馆到宿舍的自主空间

课堂之外,学院构建了覆盖“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校园角落”的全场景学习空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充足载体。图书馆作为核心学习阵地,现有纸质藏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300余万册,涵盖经济管理、文学、法学等多个领域,并购买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学术数据库,满足学生课程论文、竞赛备赛、考研复习等多维度需求。图书馆实行“7×14小时”开放制度(每日8:00-22:00),设有普通阅览区、电子阅览区、静音自习室和研讨室,其中静音自习室配备独立书桌和护眼台灯,成为考研学生和期末复习季的“热门打卡地”。

 

教学楼的公共区域也被充分利用为学习空间。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楼梯间均设置了休闲阅读角,摆放沙发和书架,学生可在此进行小组讨论或碎片化学习。部分教室在非教学时段对学生开放,供自习或社团活动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学院近年来对部分教学楼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增设了无线充电座椅、多媒体讨论屏等设备,提升了学习便利性。

 

宿舍内的“自主学习单元”同样不可忽视。多数宿舍楼设有楼层自习室,配备桌椅和空调,24小时开放,满足学生夜间复习需求。部分学生还自发在宿舍内组建“学习小组”,例如考研宿舍成员共同制定作息计划,互相监督复习进度;会计专业学生则通过宿舍内的“模拟账套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技能。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图书馆自习区学生专注学习场景

 

线上学习资源的补充进一步拓展了学习边界。学院自主开发的“行知在线学习平台”整合了课程录像、课件下载、习题库等资源,学生可随时回看教师授课内容;同时引入超星尔雅、智慧树等第三方平台,提供通识选修课和技能培训课程。据统计,平台日均访问量超过5000人次,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等考证辅导课程的学习时长占比最高,反映出学生对职业技能提升的主动追求。

 

 

学术活动与学科竞赛:以实践驱动成长

学术氛围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外学术活动的密度与质量。学院通过“讲座论坛+学科竞赛+学术社团”三维度,构建了“以赛促学、以讲拓思”的实践育人体系。

 

学术讲座与论坛方面,学院年均举办“行知财经论坛”“校友分享会”“行业专家讲堂”等活动50余场,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职业规划等。例如,2023年邀请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主讲《数字化时代的会计转型》,结合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的实际操作案例,解析行业对人才技能的新要求;2024年举办“金融科技发展趋势”论坛,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与本地金融科技企业高管对话,为学生打开跨界学习视角。这些活动通常采用“线下+线上直播”形式,场均参与人数超过300人,学生提问环节往往“一座难求”。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载体。学院重点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会计技能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赛事,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备赛。为提升竞赛水平,各专业组建“竞赛导师团”,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集中培训。例如,会计系的“智能财税竞赛训练营”,通过模拟企业真实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处理税务申报等技能,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

 

学术类社团的自主活动也丰富了学习场景。现有财经协会、投资与理财俱乐部、数据分析社团等10余个学术类社团,定期开展“模拟炒股大赛”“案例分析会”“文献研读小组”等活动。其中,财经协会每月举办的“财经热点研讨会”,学生自主选题、搜集资料、上台演讲,教师担任点评嘉宾,形成“学生主导、教师赋能”的学术交流模式。2024年研讨会主题涵盖“新能源行业财务风险分析”“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路径”等,部分优秀案例被推荐参加校级学术论坛。

 

 

师生互动:亦师亦友的成长共同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积极学习氛围的关键。学院通过“学业导师制+个性化辅导+科研合作”机制,构建了“亦师亦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

 

学业导师制覆盖全体本科生,学生从大一起配备专业教师作为导师,负责指导学业规划、课程选择、科研训练等。导师每月至少与学生进行1次一对一交流,每学期组织2次小组座谈会。例如,金融专业某导师针对学生考研与就业的不同需求,分类制定学习计划:为考研学生推荐参考书目、规划复习进度;为就业学生分析行业招聘要求,指导实习简历撰写。据学院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生对学业导师的满意度连续三年超过95%,认为导师“不仅解决学习困惑,更像人生向导”。

 

课后辅导的多元化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教师普遍公布办公室开放时间(每周至少3次,每次2小时),学生可预约答疑;同时建立课程微信群/QQ群,实时解答作业疑问、分享学习资料。部分教师还利用腾讯会议开展“线上自习室”,在期末复习阶段固定时间在线答疑,学生可随时连麦提问。这种“线上+线下”的辅导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尤其方便了参与实习或竞赛的学生。

 

师生合作参与科研项目是更高层次的互动。学院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校级、省级科研课题,或承接企业横向项目。例如,管理系教师团队开展的《西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课题,吸纳5名学生参与问卷调研与数据分析,学生通过整理企业财务数据、撰写案例报告,不仅掌握了SPSS等分析工具,更深入理解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的结合点。近年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部分成果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校园文化:包容多元的成长土壤

学习氛围不仅体现在显性的教学活动中,更渗透在隐性的校园文化里。学院通过学风建设活动、文化空间设计与包容的成长理念,营造了“勤学、善思、笃行”的整体氛围。

 

学风建设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每年开展“学风建设月”,通过“优秀学风班级”“学习标兵”评选、学习经验分享会、诚信考试倡议等活动,树立榜样力量。例如,2024年“学习经验分享会”邀请考研至西安财经大学、就业于知名企业的毕业生,分享时间管理、笔记整理、面试技巧等实用方法,现场座无虚席,学生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提问环节持续至活动结束后半小时。此外,学院推行“早读打卡”制度,鼓励学生每日早晨7:30-8:00在指定区域朗读英语、专业核心概念,参与率年均保持在60%以上。

 

校园空间的设计融入学习导向。除图书馆、自习室外,校园内设置多处“口袋学习空间”:教学楼中庭摆放共享书架,学生可自由取阅书籍并留下读书笔记;食堂二楼开辟“静音用餐区”,方便学生边用餐边复习;操场周边设置户外阅读长椅,满足喜欢自然环境的学习需求。这些细节设计让学习从“任务”转化为“习惯”,学生随时随地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角落。

 

包容的成长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学院不刻意“唯成绩论”,而是鼓励学生根据兴趣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例如,会计专业学生可辅修数据分析课程,参与大数据社团;文学专业学生可加入财经写作小组,学习财报解读与商业文案撰写。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复合能力,也让学习过程更具个性化与趣味性。

 

 

升学与就业导向:学习价值的现实映照

学习氛围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能否支撑学生实现成长目标。学院通过强化升学与就业指导,让学习成果与未来发展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考研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传帮带”传统。学院设立考研自习室,提供固定座位、空调、饮用水等保障,并定期举办“考研动员会”“复试经验分享会”。高年级学生自发组建“考研互助小组”,共享复习资料、模拟面试场景,甚至在宿舍形成“作息同步、互相监督”的学习社群。据统计,2024届毕业生考研报名率达35%,录取率较三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录取院校包括西安财经大学、西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部分学生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

 

就业指导与校企合作紧密衔接。学院与30余家本地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涵盖会计师事务所、银行、互联网公司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职场体验。就业指导中心开设《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邀请企业HR开展简历诊断、模拟面试等实操培训;每年举办春、秋季双选会,吸引近200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数量超过毕业生人数的2倍。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就业率超过95%,就业方向集中在财务会计、审计、金融服务等领域,部分学生入职后反馈“在校学习的技能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职业技能证书的考取成为学习附加目标。受行业需求驱动,多数学生主动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Python数据分析等证书,学院提供考证辅导课程与报名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初级会计师证书持有率超过80%,金融专业证券从业资格证持有率超过70%,这些证书不仅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也反向推动了课堂学习的专注度。

 

 

总结:在务实中成长,在多元中绽放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的学习氛围,呈现出“严谨务实、自主开放、实践导向、亦师亦友”的鲜明特点。从课堂教学的互动深度到课外空间的自主利用,从学术活动的丰富度到师生关系的融洽度,共同构成了一个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学习生态。这里没有“填鸭式”的被动灌输,而是强调主动探索与实践应用;没有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包容多元的发展路径。对于渴望在财经领域深耕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氛围既是知识积累的沃土,也是能力培养的熔炉,让学习真正成为通向未来的阶梯。

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qy_qin@kingdee.com 。

热门文章

金蝶云会计节618促销狂欢限时特惠,最高立减36%

金蝶云会计节618促销狂欢限时特惠,最高立减36%。

数电票什么意思 ?了解数电票的基本概念

数电发票(又称“数电票”,原简称“全电发票”),全称为“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是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全新发票,不以纸质形式存在、不用介质支撑、无须申请领用、发票验旧及申请增版增量。纸质发票的票面信息全面数字化,将多个票种集成归并为电子发票单一票种,数电发票实行全国统一赋码、自动流转交付。

金蝶32周年庆感恩回馈,最高立减32%!

金蝶32周年庆感恩回馈,最高立减32%!

数电票发票信息修改与变更流程解析:灵活处理数电票信息

“数电票”是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包括普通和专用发票)的简称,利用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实现了无需纸质形式、无需介质支撑、无需领用申请。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优点在于领票流程更简化、开票用票更方便、入账归档一体化。上线“数电票”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数电票发票申领流程与条件解析:顺利获取数电票

数电票发票的开具过程变得更加简单了。只需要在税务局平台上登录,就能直接开具发票。所有开票的过程都在税务局的系统中进行,数电票发票发放后自动发送到开票方和受票方的税务数字账户中,省去了人工收发发票的环节。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纳税人可以更加高效便利地归类各种类型的发票信息。

相关文章
erp软件介绍:高效率办公不可缺少

erp软件介绍:ERP也就是企业资源计划通常指的是企业的制造,以及计划软件包含,功能非常全面,不仅是包含了财务销售,采购制造等等,还有业务流程管理等等。

走向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一步:如何在琳琅满目的ERP软件系统中精准选择适合你的企业解决方案

走向智能化管理的关键一步:如何在琳琅满目的ERP软件系统中精准选择适合你的企业解决方案

企业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如何在海量ERP软件系统中找到那个完美匹配你的企业?

企业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如何在海量ERP软件系统中找到那个完美匹配你的企业?

ERP软件开发:中小企业智慧管理的新风向标,高效运营的强大推手

ERP软件开发:中小企业智慧管理的新风向标,高效运营的强大推手

跨境电商浪潮中的强力伙伴:揭秘ERP软件前十名的风采

跨境电商浪潮中的强力伙伴:揭秘ERP软件前十名的风采

ERP软件开发: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智慧引擎,高效管理的不二法宝

ERP软件开发: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智慧引擎,高效管理的不二法宝

如何精准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ERP软件?一篇全面指南

如何精准选择符合企业需求的ERP软件?一篇全面指南

制造业智能管理的必备神器:ERP软件系统

制造业智能管理的必备神器:ERP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