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刚创业的小企业主,最近在处理公司税务时,会计提到有些业务需要按'视同销售'处理。我不太理解这个概念,比如公司用自产产品发放员工福利,或者将商品无偿赠送给客户,这些为什么不算直接销售却要按销售缴税?具体哪些情况会被认定为视同销售?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处理上有何不同?希望专家能结合实例说明。
税务达人老周
视同销售是税法中的重要概念,指某些非直接销售行为需要按照销售行为进行税务处理。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情形,均应视同销售货物。比如您用自产产品发放员工福利,虽然未收取款项,但本质上属于将货物用于职工福利,需要按照同类产品售价计算增值税。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货物用于职工福利等情形也应视同销售。实际操作中要注意:1)视同销售价格确定顺序:按同类货物近期售价→按其他纳税人近期售价→组成计税价格;2)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范围存在差异,如将货物在总分机构间移送(非同一县市)仅增值税视同销售。建议做好业务台账,准确区分各类视同销售情形。
财税顾问张老师
视同销售本质上是对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体现。从会计处理角度,当发生以下八种情形时需要视同销售:1)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2)销售代销货物;3)总分机构间移送货物(非同一县市);4)自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5)将自产、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货物作为投资;7)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8)无偿赠送他人。举例说明:某食品厂将自产糕点作为节日福利发放员工,会计处理需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成本。这里的关键是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且具有经济价值流入。与正常销售的区别在于:视同销售没有直接的货币资金流入,但企业获得了其他经济利益(如员工服务、商誉提升等)。税务申报时,需在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未开具发票销售额”栏次填写视同销售金额。
企业税务专家李会计
视同销售的判定需要把握三个核心要素:货物所有权转移、经济利益实质流入和税法特别规定。常见误区包括:1)认为只有对外销售才需缴税,实际上对内使用也可能视同销售;2)混淆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范围。例如,将购进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增值税需视同销售,但企业所得税因未改变货物所有权不视同销售。实务中特别要注意:1)无偿赠送除用于公益事业或社会公众外,均需视同销售;2)将自产货物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增值税视同销售但会计上不确认收入;3)跨县市的总分机构间移送货物用于销售,移送环节即视同销售。建议企业建立视同销售业务清单,在合同签订、货物出库环节做好标识,避免税务风险。对于混合销售行为,要准确区分主营业务,如销售空调同时安装,按销售货物纳税;而以安装为主附带销售材料,则按建筑服务纳税。
已有 1 个回答 | 1年前
已有 3 个回答 | 7天前
已有 3 个回答 | 2天前
已有 3 个回答 | 昨天
已有 3 个回答 | 昨天
能源化工行业生产高风险、高能耗、流程复杂,传统人工巡检、经验决策模式面临安全、效率、能耗、环保等问题,“双碳”目标和智能化推动下,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实联动重构生产逻辑,成为破解行业痛点的关键路径。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ERP架构迭代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傅一平提到传统ERP存三大痛点,金蝶云星辰作为下一代架构典型代表,为企业管理提供新方向。
作为刚踏入财务领域的新手,你或许正面临手工记账、发票整理、报表核对耗时,又因预算有限对高价财务软件望而却步的困境。金蝶云星辰通过15天免费试用和灵活付费模式,成为更务实的选择。
电子税务局注册是线上办税的第一步,需根据用户类型(企业或个人)准备相应材料并完成实名认证,后续可通过登录、安全设置及核心功能模块,实现税费申报、发票管理等全流程操作。
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面临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需从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通过财务模型预判经营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财务预测建模破解逻辑与步骤痛点科学构建与优化指南。
电子发票时代,中小企业在电子税务局开票面临信息录入低效、数据孤岛等痛点,金蝶云星辰以全链条数字化方案助力破局,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房产经纪员工培训是机构通过系统化、专业化教学,帮助员工掌握行业知识、服务技能、合规要求及数字化工具应用,实现个人职业成长与企业服务质量提升的持续性管理行为,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时代,市场竞争转向服务比拼,其是企业人才投资与行业规范化的核心支撑。
金蝶双11云订阅特惠季,最高立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