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人事迷局正解【软件行业市场分析】

  2003年6月6日,微软中国公司(以下简称微软中国)高层出现人事变动之端倪,副总裁、市场总监陈国桂调离;

  6月30日,微软韩国、日本总裁阿多亲市正式离职,随后为微软日本公司的大量强制裁员;

  一天后的7月1日,原微软亚太区总裁罗迈克出任微软日本总裁。同日,台湾微软宣布实施新的管理架构;

  7月24日,微软中国区副总经理兼南方区总经理赵方辞职; 

  7月29日,唐骏留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

  8月11日,微软公司宣布陈永正出任微软大中华区CEO,黄存义依然保持大中华区总裁的头衔,督导内地、台湾、香港三地的销售业务。

  一场浩大的人事、机构变革终于尘埃落定。

  这一连串的事件之间有何关联?陈永正是不是到微软来度假?黄存义和唐骏这对公开的死敌之间各自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微软中国这场人事变迁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的作用,一切都是迷。

  本刊记者为此展开深入调查。

陈永正何以空降微软?

  关于陈永正此次跳槽的原因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陈永正受业务压力影响而激流勇退:摩托罗拉2003年手机新品少、反应慢,并受到国产手机商和宿敌诺基亚的双向夹击,不仅难以保其一哥地位,甚至进退维谷。

  但跟随陈永正多年的一位旧将则否认了陈永正“激流勇退”一说:摩托罗拉能发展到今天,与陈永正血肉相连,在摩托罗拉工作长达十年的陈永正不会选择激流勇退。

  摩托罗拉能在中国扭转GSM时代的劣势并战胜爱立信,取得今天在中国年收入50亿美元的成绩,当之无愧的成为跨国外企在中国的龙头,其核心人物就是陈永正。陈永正至今仍乐于回味自己的“战果”:几乎与所有地方的省市领导吃过饭、喝过酒。

  这是陈永正的骄傲,也是摩托罗拉的骄傲。正是陈永正的极力周旋,摩托罗拉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另一种说法是摩托罗拉的新举动逼走了陈永正。摩托罗拉废黜旧制,采取事业部制,致使各种操作均由摩托罗拉各大事业部总经理负责,掌握公司的销售以及财政大权,而摩托罗拉中国总裁之位悬空。陈永正的任务一度变成了听取各大事业部经理的汇报,作为公司的形象代表出席各种新闻发布会。陈永正变得可有可无,于是一气出走。不过,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问题,微软同样是采取事业部制,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陈永正不是原地稍息吗?

  还有一种推测大胆而富有创意:那就是微软想进入通讯行业,挖陈永正是为了增加微软进军手机业的砝码。这一推测无疑是缺乏常识的,微软要进军手机业没有必要挖一个手机厂商中国区的负责人,这样一个资历的人在微软很难主导一个方向,尽管陈永正的头衔也有微软副总裁这一虚职,但研究过跨国公司岗位设定的人都知道,诸如微软的副总裁是一个荣誉多于实权的职位,一些跨国公司的副总裁有上百名之多,头衔也是无比的复杂。

  而陈永正的说法却显得公关:“我对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感到非常兴奋。我相信软件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作为微软公司副总裁和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我期待着与我们的用户、政府部门、合作伙伴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合作,通过整合优化公司的各种资源,实现我们的承诺,取得长期的成功。”

  在观察人士看来,陈永正的到来将加速微软中国的重塑,微软中国将沿袭陈永正在摩托罗拉的理念:在中国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合作过程中,并不强调在中国卖产品,而是通过加大对中国的技术、资金投入来获取政府的支持。正因如此,陈永正入主微软让本土厂商颇为紧张:接下来的政府采购可能因为陈永正的到来而偏向微软。

  这已经是陈永正从摩托罗拉中国的第二次出走,2000年,陈永正以退为进,以公司副总裁的身份离开摩托罗拉,出任世纪通中国地区首席执行官。一年后,陈永正又奇迹般的杀回摩托罗拉,进而取代赖炳荣稳坐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总裁的位置上。

  一年多以后,陈永正再次出走摩托罗拉,的确让人费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陈永正如果在微软不幸失败,断然不会再回摩托罗拉了。

市场营销遇到困难啦?试试友商网最新推出的迎客宝吧。全新的解决方案,让你爱不释手!!免费使用>>|||1 2 3 4 5 6 7 市场营销遇到困难啦?试试友商网最新推出的迎客宝吧。全新的解决方案,让你爱不释手!!免费使用>>|||罗迈克为何东迁日本市场营销遇到困难啦?试试友商网最新推出的迎客宝吧。全新的解决方案,让你爱不释手!!免费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微软人事迷局正解【软件行业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