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特色营销【市场营销】

中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豪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这种独一无二的国情,中国有了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之道,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国防之道,有中国特色的科教文化之道,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之道。同样在中国特色社会义时期下中国营销也有着它的独特性。

企业战略之品牌战略:单一品牌VS多品牌

在笔者接触到所有企业里,企业负责人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企业品牌化运作很多年后品牌结构不知道应选择哪种战略?品牌结构有单一品牌、主副品牌、多品牌、混合品牌等,我认为,适合中国企业的品牌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单一品牌策略,另一种是主副品牌策略。

从中国成功大企业来看,如联想、海尔、娃哈哈、长虹、TCL、美的等等;绝大部分中国成功企业都采用的是单一品牌策略,再者从中国企业操作品牌的能力上来讲,企业基础很差,操作能力和经验都较弱,尤其中国95%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多品牌运作方式是不适合的。

再从文化的深层次角度来看,为什么单一品牌最适合中国,主副品牌次适合中国。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人习惯了由一人发号施令,“一山不容二虎”等等俗语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只喜欢一个人说了算,对于品牌,当然也是只认一个,由一个单一品牌统领无数个产品,就象专制制度一样。同时,中国人自古就有“大一统”的概念,国家要求统一,分久必合, 这是大趋势,品牌方面当然也可以大一统。

那么,为什么主副品牌也适合中国呢?因为中国人有家族取向,一个家庭里,有一个家长,然后有很多帮忙的,家庭就是主副结构,父亲为主,母亲为副,放到品牌上,就是一个主品牌,是企业品牌,几个副品牌,比如:几个产品品牌。诸如此类等等。

企业战略之产业战略:专业化VS多元化

企业做大之后都会面临一个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问题,在中国市场是应该走专业化发展还是多元化道路?纵观中国成功企业我认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适合多元化产业战略。在中国市场转型变数很大的时期里,多元化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很强,也就是经常讲到“鸡蛋要分放在不同篮子里”。

首先是产品的多元化,不能搞单一产品品类,而要搞“全方位产品系列”。因为中国消费者容易变、见异思迁。

其次是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中国市场现在仍然有很多的市场空白点,每一个市场空白点都是一个机会,每个机会就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品类,代表着一个全新的行业。所以机会导向的企业,就常常多元化,力求抓住每一个机会。

娃哈哈最早是做保健品的,后来转做饮料,做饮料做得很好了,又开始做童装,都是搞的多元化。海尔在家电方面成绩斐然,但却涉足医药、金融和保险等等行业,也是多元化。甚至很多的不知名的中国企业,都把自己的主营业务定位在:“房地产、金融、制造业”等等,这成为一个通行现象。

多元化可以搞,也不是适合任何企业,中小型企业在起步阶段因操作经验、资金各方面都较弱,产业选择要尽量聚焦,集中优势逐一突围,否则盲目扩张容易资源流失和分散,严重的造成资金断裂,公司破产。例湖南太子奶、五谷道场都是因为盲目扩张造成资金断裂,进而公司破门,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品牌塑造要嫁接中国本土文化

说到品牌定位,就是要抢占消费者的心智,定位就要研究消费者,研究消费者就要研究中国人,不仅研究中国人的现在还应该研究中国人的过去、研究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文化传统。

按照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来讲,我们可以把中国人脑子里面的心智资源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外层,是最活跃的,就是大脑每天接受大量信息的那一层;第二层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在改变,这个层面和特定的人群是有关系的,我们称之为时代烙印;第三层是超稳定的,是最深层的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基因,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沉淀。

这样,我们在做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建设时,就知道哪一部分是应该迎合的,哪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哪一部分是可以利用的。

第三层次超稳定层超越了我们个人的生命周期,是文化积淀,比如中国人文化积淀上的几个万古不变的取向:家族取向,注重家庭伦理;关系取向,注重和谐和相互信赖;权威取向,注重对权威的依赖;舆论取向或面子取向: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众心理;漠视精确取向,不擅长于数据,做事喜欢模糊或不精确;人情取向,讲人情,不守纪律等等。这些超稳定层不是容易改变的,它们在我们营销时,是可以利用的。

市场营销遇到困难啦?试试友商网最新推出的迎客宝吧。一体化的营销解决方案,为你大幅度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成交率。免费使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解析中国特色营销【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