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起草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等方案

发改委起草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等方案 
 

  一份旨在扩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案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起草。发改委有关人士称,方案涉及调高个税起征点、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数个领域

  这意味着继本月上旬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后,中国试图将拉动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又一引擎。不过,目前还难以估计最终可能投入的财政资金规模。

  本报获悉,该方案最快将在12月初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讨论,待相关部委议商之后,陆续出台实施。

  刺激消费

  本报获悉,上述消费刺激方案是由国务院安排的,至今已经数易其稿。

  相关知情人士称,方案涉及面颇广,涉及生产性消费、生活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如果按市场划分则可以分为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国家发改委人士说,只要能启动老百姓花钱,所有的方式都可以研究。

  生产性消费领域的相关方案会与4万亿投资计划相关。参与消费方案研究的专家说,要刺激消费根本在于提振消费者的信心,并引导良好预期。

  据悉,起草中的方案建议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为45%左右,并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明年提高工资的细则方案,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补贴等措施,改变消费者的收入现状和收入预期,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2007年中国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为1:3.3:2.8,居民收入小于企业所得。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已由
2000年的51.4%降低为2007年的39.7%。参与方案研究的专家说,2009年要继续下大力气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
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为提振市场的信心,参与方案研究的人士建议,对疲弱的资本市场采取注入资金的“救市”手段,以增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信心。该人士说,中国资本
市场投资者的资产缩水率已达70%-80%甚至更高,连续下跌所导致的惨重损失使投资者信心极度缺乏,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但每一次利好引起的反
弹,都成了套牢盘出逃的机会。要拯救元气大伤的股票市场仅仅出台间接性调控措施是不够的。

  上述人士建议政府尽快向资本市场注资3000亿-4000亿元。这一注资数额大约相当于目前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10%。该人士说,“目前中国股
市不缺资金缺乏的是信心,国家对股市采取直接注资的方式维护市场稳定,将极大振奋投资者的信心。欧美向银行大量注资、俄罗斯拟向股市注资,中国有财力、更
有必要向股市注资。”

  方案同时建议,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的长效保障机制,并划拨专项财政支出,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或经济社会发生重大波动时用于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保证在非正常情形下,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不出现明显下降。

  方案参与者称,目前中国补贴制度不够完善,补贴标准、补贴经费来源、补贴时间和补贴对象短期随机性较强,应该把补贴制度长期化、规范化,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低收入者在有困难时,及时得到政府的补贴资助。

  此外,方案还建议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政策参与人士说,“考虑到房价和收入房价比的变化,住房货币补贴标准应比目前提高1倍左右,房
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还可以借鉴青岛和广州等地将住房补贴标准与工资挂钩,支付工资的18-20%,随着工资的提高,增加住房补贴的金
额。”

  目前,中国实行的住房补贴标准是根据每平米3500-4000元的经济适用房确定的。如今10年过去了,经济适用房严重短缺,商品房价格大幅上
涨,2007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比1998年增长了87.3%,全国房价收入比提高为8-10倍,而住房货币补贴依然保持原有水平。

  医疗和教育在方案中也有体现。上述参与人士说,建议新“医改方案”尽快出台,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此外,应根据物价和财力水平,调高参加医疗保险居民的医药报销比率,同时减少
医疗和教育方面居民应承担的费用,增加政府负担份额。

  资料显示,最近几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1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0%-50%之间,中国目前的水平甚至远低于印度、泰国等国的水平。

  上述人士说,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必须调整位置,大幅增加公共支出,这样才能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扩大内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得以实现。

  而在服务业领域,可能提出的建议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出台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如电信资费、旅游景点门票费、停车场收费标准等等。

  另一只引擎

  11月9日,国务院宣布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投资于铁路公路、农田水利、住宅等六大领域,以扩大内需,保证经济的增长。此后,各地政府加快“跑
部进京”步伐,争取项目。不过,现有数据显示,各地均将资金集中于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用于民生的投资不多,这也引起了各方对于消费预期的更大担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滑,从一季度的94.8跌至三季度的93.8。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也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中国推动大规模的投资以提振经济,可能重走1998年的老路。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也同样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政策,不过最终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消费却始终低迷,居民储蓄一路上升,成为赶不出去的“笼中虎”。

  而中国经济正面对着比1998年更困难的局面。知悉内情的官员称,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时,考虑的经济增速底线是“保八”,当时对出口最坏的估计是明年可能出现负增长。

  2007年,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4.7、4.9、2.3。这意味着,提振内需成为“保八”的关键,而投资与消费正是拉动内需的双引擎。

  而这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国家发改委人士11月20日对本报表示,当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个时机,我们要通过调控,最终实现向内需拉动的转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发改委起草大范围提高社会工资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