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食品安全有凭有据

   电子监管码是监管食品安全的可靠手段,不过,企业自身的诚信和信誉才是确保其有效的前提。  

    3月15日,北京某超市上架了170余个拥有“电子身份”的食品,每一样食品的外包装都被贴上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监管码,消费者通过场内设置的查询终端可以充分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辨别真伪。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市场现状,这一举动无疑给广大消费者打了一计“镇定剂”。不仅可以放心确认所购商品的真伪,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执法部门也可以以此追根溯源,最大程度地帮助消费者维权。  

    事实上,在去年的中秋节,电子监管码就已经亮相在月饼身上了。每块月饼的面粉、糖、蛋黄等各种原料、配料、辅料,都由质监部门通过“入库时间加批次号”的方式统一组织赋码,然后按工序排列,最终合成产品的编码。如此的一块月饼,自然是让人买得称心,吃得放心。  

  很明显,这都源自于电子监管码中所包含的丰富信息。生产日期、生产和包装班组批次、生产配料取料、半成品加工等信息都可以通过相关的查询而获取。同时,电子监管码是由一组变数码和变条码组成,每件产品有且仅有一个监管码。因此,在消费者的角度,任何假冒伪劣商品将会一眼辩明,一件真品对应一个监管码;而在生产厂家的角度,产品一旦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也将是有凭有据,照单查询。  

  在以往,“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绿色食品”、“防伪标签”……等一些标注商品身份的标志也大量存在,与电子监管码中包含丰富的产品信息不同,这些标志所含信息相对单一,以及使用规则相对混乱,商品的假冒伪劣问题因此始终存在,由此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回想1998年山西朔洲的假酒案,至今令人心惊动魄。正值春节期间,一批甲醇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数百倍的散装白酒流入市场,结果导致数十人死亡,数百人中毒。  

  如果说山西假酒案是因为小商小贩的无名产品所致,那么,一些陈年老字号的商品同样不能让人放心。2001年9月,南京冠生园使用陈年月饼馅制作月饼事件曝光,其老总在随后还声称这是全行业的公开秘密,一时间,整个月饼行业风声鹤唳,消费者也是人心惶惶。就在当年,不仅全行业销售大幅下降,南京冠生园也跌入破产的边缘。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是关涉政府、社会、民众、企业的重大问题,任何一点小差错都将引发无法弥补的损失。之所以曾经出现那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商品监管没有一个十足可靠的手段。  

  生产厂家可以伪造,生产日期可以修改,生产批号可以复制,生产原料可以胡说……如此情形下,食品安全问题难免止不尽,堵不绝。而作为每一件大小商品的身份证,电子监管码的应用则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了一个切实可靠的手段。  

  不过,食品安全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任何监管手段始终不能涵盖全部。电子监管码的具体实施,是由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提供统一的网络平台,各企业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的前提下,向该平台提供产品相关的信息,并依法承担赋码产品的质量责任。  

  也就是说,企业自身的诚信和信誉才是保证“电子身份”有效,以至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只有企业把“信誉第一、质量至上、诚信兴业”作为自己的经营之道,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完好解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月饼:食品安全有凭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