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民族文化不应仅满足于“传统节日法定化”

  近日,“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相关专家建议将更多的民族传统节日定为我国法定的节假日,以便使千百年来积淀的民俗文化传统不会渐渐被淡漠和遗忘。会议同时指出这一举措不仅顺应民心,而且也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应有之义。

  毋容置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是一个民族不可磨灭的胎记,是整个民族气质的最佳体现,更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也更加应该承担起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让我们民族的瑰宝能够历久弥新、世代繁荣。

  诚然,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人们在和乐融融的浓郁气氛中也切身感受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美好与醇厚。不过,笔者认为维系民族文化关键在于继承和发扬,在于社会各界都能够齐心协力找寻那些逝去或者即将逝去的民俗,保护并且让它们重新活跃起来,能够在世界民族舞台上绽放艳丽夺目的光彩。而将传统节日法定化只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它的意义有限。因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纪念,更应该是实质上的深入人心,使民族文化能够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成为百姓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传统节日已经越来越蜕变为“吃”的节日,留在人们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就鲜有其它了。春节吃饺子,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十五吃元宵……似乎只要吃过了这些食品,节日就算是庆祝过了;而知道什么节日吃什么小吃,也就算是还未忘记老祖宗的民俗。如果,我们确定农历节日为法定节日之后,只是方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聚餐,那么我情愿人们在这一天干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需要的是包罗万象的民族文化,需要那些几乎快要失传的手艺和绝活能够重出江湖,需要老辈们津津乐道的节日情景能够再度展现。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壮大我们的民俗专家的队伍,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繁荣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我们也更加需要国家对民间艺人的关怀和支持,倡导人们从事相关的职业,使泥塑、剪纸、陶铸这些珍贵的技艺可以后继有人。

  其实,传统节日只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民间习俗和文化传统体现在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融入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务之急,不仅仅在于将民族节日法定化,更在于让更多的民众熟悉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它、接受它、对它产生兴趣,愿意加入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愿意为了它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全民总动员,更加顺势应时,更会功效卓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捍卫民族文化不应仅满足于“传统节日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