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月饼包装浪费多少公共政策资源

  今后判定月饼包装是否过度,将不再凭借主观判断。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规则(试行)》通过制定月饼销售包装计量检验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用科学规范的计量检测数据来说话。(《成都商报》9月9日)

  中秋临近,月饼过度包装再次浮出水面。比如一些商家打出内含纯金金佛的月饼礼盒,售价5万元。这些被包装异化的天价月饼,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新“战场”。基于此,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出公共政策,用科学规范的措施,来评判月饼是否过度包装,意义非同寻常。

  尽管这项制度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其出发点无可挑剔,但是,笔者觉得,一种商品的包装问题,竞然每年都要出台一项公共政策,多少让人感觉到舒服和不爽的感觉。虽然合情,但是否合理,值得探讨一番。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国家为限制月饼过度包装出台的系列政策。早在2005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行为的公告》,其中一点即是对月饼包装进行规范。到了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包装成本应不超过月饼出厂价格的25%等内容,两年后,为进一步加大治理过度包装工作力度,商务部又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在商务领域开展适度包装、节约资源专项工作的通知》,并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抑制包括月饼在内的商品过度包装工作进行紧急部署。

  不知道今后还要出台多少限制月饼过度包装的制度政策。其实,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出台任何公共政策都应该是审慎的。一个基本宗旨是,把所有问题都考虑周全详细,不能因具体琐碎的事随意出台公共政策。规范月饼包装之所以上演公共政策连续剧,无怪乎是前一个制度出现毛病和漏洞,马上又制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年复一年,制度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密的制度积累,不仅容易产生歧义,也容易造成前后矛盾,漏洞百出。

  检测月饼包装规则其实就是如此。治理月饼过度包装,确实需要新的检验手段,但就此仅仅就事论事地出台公共政策,显示是幼稚的,也是极其不合理的。试想,今天检测过度包装月饼,那么,明天就可能冒出大闸蟹和汤圆过度包装。倘若进一步分析,几乎所有的商品,只要有市场需求,都可能出现过度包装。以检测月饼过度包装这种管理思维和逻辑,那么,高档烟酒和所有高档包装商品,是否都要出台检验办法呢?作为公共管理部门,总不能今天出台一个大闸蟹包装计量检验办法,明天出台一个汤圆包装计量检测办法吧!

  其实,对于限制月饼过度包装,我们学习一下德国的做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国通过用立法的方式,出台了一部《商品包装法》,明确商品包装不能超过其价值的10%,否则,将面临重罚,甚至坐牢。如此以来,不仅可杜绝天价月饼,也可限制天价大闸蟹、天价汤圆等过度包装。

  很明显,国家连续多年出台有关治理月饼过度包装的规章制度,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而且这种管理政策和理念,也是对公共政策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此以往,这种随意性的政策,不但直接占用了弥足珍贵的公共政策资源,而且也间接降低了管理部门和公共政策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因此,我建议,为不浪费公共政策资源,国家别再轻易出台有关限制月饼包装的公共政策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规范月饼包装浪费多少公共政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