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归真--从“士文化园”到“乡村家园”

  景区的营销策划工作,重在务实。一切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和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来不得半点浮夸。  

  现在有些咨询机构在给新建景区做前期策划的时候,喜欢“文化挖掘”和“文化包装”。这本来是件好事。景区就跟人一样,“秀外慧中”,总是讨人喜欢。不过,“文化包装”要先看清楚对象,不能把“文化”当作一个标签,逮谁都乱贴。比如,你让一个厚道的农民穿上长衫,让他附庸风雅,那就很煞风景,甚至毁了他朴实的形象。  

  2003年春,我的一位做乡镇领导的朋友来找我,请我帮他看一份旅游项目策划书。策划书厚厚一叠,洋洋洒洒好几万字,是某高校旅游系主任亲自为该镇撰写的。  

  一看策划书标题,我吓了一跳:“××士文化园”。到无锡十五年,怎么从没听说过该镇有“士文化”?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刚调到这个镇,就接手了一个项目,是上级政府投资在该镇的一个旅游景区,很快就竣工开业了。我的这位朋友是个稳重实在之人,做过多年乡镇经济工作。他告诉我,不知为啥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想请我看看这个项目到底行不行。  

  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这份策划书,并约他三天后去现场勘察景区环境。  

  策划书拜读完毕,我明白了这位朋友的担心,不是没有来由的。说实话,策划者的文字功底的确深厚。写得是文采飞扬,极为煽情。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在“士文化园”内“焚香抚琴”、“卧石听涛”的美妙场景。并且,还用一组组具体的数据,对未来的市场盈利前景,做了令人鼓舞的大胆预测。但是,遍翻史料典籍,我就是没查到该镇历史上曾经有过何种“士文化”。  

  三天后,我开车去该镇实地考察。  

  沿着太湖边开车,经过三个著名的风景区,拐上太湖风光带“九龙十八湾”,从一条不起眼的山间小路七拐八拐进去四公里,就到了该镇。景区距离市区,大约12公里。  

  期间,发生了一件小事。“九龙十八湾”一边是太湖,一边是山脉,沿线没有任何商业氛围。由于通往景区的山间小路很难发现,又没有明显的标志,一不留神,我的车子就冲过去了。这种地方,就是生意上俗称的“滑地”:门前车水马龙,却不积水。  

  “士文化园”所在地,原先是一个茶场,地形是靠背山面北的不规则的山湾坡地。山上有大片的竹林。风动竹响,蔚为壮观。山间有一个池塘般大的小溪。我的朋友指给我看,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尚书湖”。据说历史上这里出过一个姓秦的尚书。山下有茶场和果园。工人们正在一片盛开的桃树林中,建造乡村别墅、园林式餐厅和人工湖。  

  “士文化园”门前,正在修挖一条马路。往北,通往“九龙十八湾”太湖风景区主干道。往南,可分别通往火车站和去宜兴、杭州的高速公路。景区附近没有公交站点。由于周围人烟稀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大可能开辟公交旅游专线,因为太不经济。

  站在景区内别墅二楼的窗前,桃红柳绿的田园春色尽收眼底。远处山坡上,竹林在风中摇曳的声响似有若无。那一刻,给人的感觉,仿佛置身世外。  

  于是,我一边品尝着茶场刚采摘不久的新茶,一边直率地对我的朋友谈了对该项目的看法。  

  这个景区的自然环境很清净,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它最主要的特色,应该是田园风光,而不是什么“士文化”。  

  “士文化园”是什么感觉?是阳春白雪。是雅文化。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而这里没有。有的只是乡村的自然景色。说穿了,就是因为地形是山湾,不利于大工业的展开,所以,经济形态只能以农林副为主。不然,在前些年乡镇工业大发展时期,这种田园景色,早已被破坏了。  

  作为一个景区,不是光有一个看上去很有文化品味的高雅名字,就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相反,你的品牌如果跟景区内容名实不符,那就不会有市场说服力。

  “士文化园”这个品牌概念,如果要被市场接受,必须有相应的人文资源支撑。“士文化”是什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概念。从先秦、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明清,每个时期的“士文化”,都有各自的文化形态。   

  比如先秦,“诸子百家”注重的是社会关怀。跟蒙昧时期的巫史文化相比,它是一种人本文化。而魏晋南北朝则刚好相反。“士族”不愁吃不愁穿,又有政治地位,加上佛教思想的传入,那个时期的“士文化”就更多的是张扬个性,从社会关怀走向人生关怀。  

  隋唐和宋明清的“士文化”又很不一样。“隋唐寒士”比较有文化自信,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士人的价值取向跟国家利益也结合得比较好,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但是宋明理学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推崇王权。所以,严格的讲,宋明以后更多的是“士大夫文化”。个人有发展机会,就“兼济天下”。没机会就“独善其身”,归隐回家。有钱的再建个园林,移情山水。  

  那么我们这个“士文化园”有什么“士文化”呢?所谓秦尚书墓、张俊墓、孙策墓,没有一砖一瓦、一字一墨的历史遗存。所谓“尚书湖”,只是一个小池塘。其他没有任何人文资源。怎么承受得起“士文化园”这个品牌之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返朴归真--从“士文化园”到“乡村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