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正规就业”有保障

非正规就业形式早已成为解决各国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国际上一贯非常重视创造非正规就业岗位,尤其是针对青年人和妇女,比如美国早在1964年就成立了工作队,用于帮助解决处于困境的边缘青年的就业问题;在1983年,在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的倡导以及王子基金的支持下,英国启动了青年创业计划。另外,很多国家都注重在政策上减轻非正规就业部门获得信贷的难度。

  不过,非正规部门就业在国外诞生后发展并不顺利,在提供了大量社会就业岗位的同时,因缺乏有效管理和法律约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上海从国外引入非正规就业概念后,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和改造。其发展非正规就业的经验已被国际劳工组织誉为“上海模式”。那么,“上海模式”的精髓从何表现呢?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赵建德认为,上海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是持特殊“通行证”合法经营的组织。由于非正规就业组




织中存在未经工商、税务登记,没有纳税等现象,因而有人误把非正规就业组织与“不正规”、“非法”相提并论。在他看来,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的提法有些“被逼”的意味。“非正规”其实不是经营方面的不正规,而是作为政策上的助推,上海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在创办的最初3年可以免除工商登记,而代之以劳动部门发放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证书”,作为合法经营的“通行证”。显然,这是“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与一般意义上的正规公司、企业最大区别,也有别于国内外其他城市中从事非正规就业的突击的游散队伍。


  除了管理上的统一和规范,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杨永华还明确表示,所谓“上海模式”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这种组织已成为小企业的“孵化器”。今后,这种组织的将从单纯帮下岗工人(主要是40、50人群)再就业转型为帮劳动者(包括青年人)实现创业的新组织。3年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可以看作是创办小企业的准备期;二是虽说是非正规就业,但这是一种有保障的就业,即从业人员都参与社会保险,并且在开业的3年内还享受社会保险缴费的优惠。


来源:上海新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上海”非正规就业”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