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结合” 深化“三下乡”

今年暑期,全国有近400万名大学生、20万支团队深入全国农村基层,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4个紧密结合,使这一共青团重要的育人品牌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创新。

与社会观察紧密结合。今年,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一些地方和高校团委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革命老区等地,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寻访新中国发展见证人、重温革命历史等多种方式,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成就和经验相结合的角度,了解和思考6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巨大变化,既看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更理性、更深刻、更稳定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武汉大学团委注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社会观察,组织了“共和国的足迹”——学生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寻访辉煌六十载”大型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7个小组,分赴北京、东北、甘肃、湖南、广东、云南等地,从工业、科技、农业、经济、民族地区发展等不同方面考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现状,通过不同地区发展的比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团浙江省委突出了社会观察的思想内涵,以“学习‘六个为什么’,坚定信念跟党走”为主题,开展了“青春·信仰”实践活动,以考察共和国重点工程、调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活动重点,引导大学生结合“六个为什么”的学习感悟,围绕“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调研观察、学习讨论。团山东省委努力扩大社会观察的参与面,联合《大众日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调研山东”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通过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走入企业,就土地流转模式、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调研,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基本政策,客观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各地各高校团组织将社会实践与学生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既以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提高了社会实践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检验,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已经开展了3年的“行走的新闻”实践活动,今年以“宁波:60个公民的60年”为主题,150余名学生运用新闻学专业知识,对60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和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60岁以上公民进行了深入采访,以此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专业色彩突出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参与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大增长了才干。西华大学团委组织该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地震灾区四川省彭州市进行测绘实践,学生第一次运用专业的测绘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在实践中验证了书本知识,也发现了自身专业学习的不足。团河北省委组织各实践团队带着课题开展社会实践,河北师范大学调查区域特色经济和红色旅游实践队、河北经贸大学“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查团、河北金融学院金融危机下保定市农村创业现状调研服务团、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环保调查实践服务团等都纳入了学校的科研体系,有效地整合了学校和社会的资源,调动了教师、学生参与实践和科研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与学校科研成果的“双向受益”。

与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许多地方和高校团组织将就业创业见习、社会化技能培养融入社会实践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宁波大学“百支创业创新实践团”将创业计划项目、创新科技成果带出校门,带进企业,带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成立了就业创业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作用,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见习类实践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暑期河北省共有50余家单位接纳超过1000名大学生见习。团江苏省委组织1000多名有意愿毕业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参加“村官体验团”,分赴一些村镇见习“村官”岗位,为大学生提供体验平台。河南高校团组织积极推进实践基地由“单一实践型”向“实践就业复合型”提升,不断拓宽、延伸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使其同时成为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一些高校团组织在设计社会实践时,更加注重了团队结构、每位成员的角色和职能分配、实践目标细化、活动实施的过程控制等环节,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活动执行能力、策划宣讲能力等社会化技能,使社会实践组建的团队以及活动实施过程成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社会化技能的有效载体。

与机制创新紧密结合。各地各高校团组织在今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普遍注重机制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基地建设。团四川省委组织全省各高校团委书记和地震灾区县团委书记召开高校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座谈会,全省89所高校在原有服务地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地震重灾区县,均建立起了“一校一地”的对口服务基地。二是完善导师制。中国计量学院大力鼓励专业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等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团队申报、教师自荐、部门选派、团委委派”相结合的方式,共有近100位教师、管理干部在活动前选题、活动中实施、活动后提炼等方面给予实践团队全方位指导,确保了各团队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扬州大学团委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方案设计及优秀方案评选活动,由全校学生自行或组团设计活动方案,经各学院初选后,学校团委按照学生个人、普通团队、重点团队三类分别评选出校级优秀方案,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探索跨校组队。团江西省委整合资源,首次组织由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学生组成的联合服务队,发挥各校的专业优势,为鄱阳县田畈镇的群众提供了支教、家电维修、健康义诊等多方面的服务。这种联合组队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优势互补,节约了实践成本,提升了实践效果,扩大了影响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注重“四结合” 深化“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