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共有58个基金经理上岗,其中一半是新手,甚至出现一个基金经理管5只基金的状况
今年以来共有58名基金经理上岗,其中有一半是新手,另有三成存在一人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基金行业也开始大闹用工荒。
58名基金经理上任,一半是新人,最甚的一人管理5只基金
新手担纲基金经理
今年共有58名基金经理履新上任,执掌66只公募基金。其中,信诚基金闾志刚、国联安基金邹新进、易方达基金张胜记、海富通基金杨铭等29人曾任行业研究员、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等职务,之前均未担任过基金经理。
此外,华夏基金郑煜、南方基金张原和张慎平、光大基金袁宏隆等16人属于多条战线同时作战,一人管理至少两只基金产品。
随着年初跳槽高峰期的到来,基金行业用工荒问题凸显,一些基金经理被迫管理多只产品。其中,招商基金张婷一人管理五只基金,成为行业之最。
面对这一窘境,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建议,将球员转会制度引入基金行业,以限制基金经理高频率的跳槽,减少对基金、投资业绩的影响。
而政协委员谢卫则建议,在有条件的基金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扩大员工持股,以增加公募行业的吸引力。
有观点认为,该在基金行业内建立转会制,以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基金经理基民培养?
在皮海洲看来,基金经理跳槽明显损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那些要跳槽的,尤其是要“奔私”的基金经理,通常具备了一定的投资能力。而这些基金经理是由基金公司培养起来的,是用基金持有人的资金培养起来的。
皮海洲建议,建立保护基金公司利益、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机制,即引入一些体育项目中球员转会的做法,建立基金经理转会制度。希望借此机制对基金经理跳槽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
由于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的财富,基金经理要跳槽,就得向基金公司支付一笔不菲的“转会费”,以示对基金公司与基金持有人的补偿。
如果基金经理不支付转会费而辞职,则三年之内不得从事与证券投资相关的任何职业;否则,基金经理就应支付与转会费等额的损失赔偿。
皮海洲的提法,立刻引起了基金从业人员的强烈反对。“基金经理人才匮乏是造成目前基金经理跳槽频发的重要原因。如果市场愿意给一个更加合理的薪水,只要是合理合规地履行手续,他们的择业就应该得到尊重。”
此外,基金公司也没有权力和依据对基金经理进行“圈养”,毕竟这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
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权利义务早在用工合同中就明确了。“目前金融行业高薪比比皆是,却从来没听说过要’赎身费’的,只有尊重人才、用市场化的手段才能留住人才,而不是一味的围追堵截。”
政协委员提议,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摆脱人员频繁流动的困境
股权激励吸引人才
而基金行业内唯一的政协委员谢卫则在两会期间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就基金公司股权激励尽快调研和论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可以使人力资本价值在基金公司股权结构中得到应有体现,增强基金公司核心人员的稳定性,摆脱目前基金公司核心人员流动频繁的困境。”
据了解,在国外,基金业不乏由个人发起设立或者参股的资产管理公司,有限合伙制和股权激励机制也较为普遍。
美国久负盛名的大型基金公司Fidelity的股权结构中,家族持股49%,员工持股51%,而Invesco景顺集团中也有40%的股权为员工持有。
在谢卫看来,从同样发展迅速的私募基金行业来看,由专业人士发起参股是国内外常见的形态。此种股权激励形式不断吸引具有丰富投资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加入,对管理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形成较大压力。
不过,这一提案同样有反对声音。中国基金行业是一个高门槛的行业,基金公司的股东基本上非富即贵,本身就是一个半封闭的池子。如果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搞股权激励,基金公司很可能成为少数人的牟利工具。
与其让几个高管去实行股权激励,不如在加强监管的情况下,把壁垒打开,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在实现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再发展股权激励,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行业素质。
要求每个基金经理都变成王亚伟,且一直坚守公募岗位不现实
市场夸大公转私影响
对于基金经理“奔私”,业内实在无需过多烦恼,这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实际上,对基金经理而言,他们就是打份工,非把他们的工作上升到道义高度,认为基金经理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投资者致富,这对他们不公平。”一业内人士说。
此外,社会现在对公转私的基金经理也有逐渐妖魔化的苗头。“主要是看见这些下海的基金经理挣着钱了。2008年熊市,这些私募别说没业绩提成,还要自己承担人员、房租开销,一个小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年成本200万左右,那时怎么没人谈人才流失?”
中国基金业因为2007年的大牛市兴起,开始进入全民基金时代。这造成了一些基民的判断标准高起点,总是认为100%的收益才是合理收入,
一旦收益下降,便把责任全推到基金经理身上,却从来不考虑系统性风险,自己对投资也不加任何判断。
总之,要求每一个基金经理都变成王亚伟,并且一直坚守公募岗位,这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