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理财?——理财大汇集

  “月月光”也是大学生群体的经济实力代名词,很多大学生也抱怨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更深层次的问题不是钱不够花,而是不会花钱。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月光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信用卡透支、提前使用下学期学费等情况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表示,每个学期的消费都已超出计划范围,有时候不得不“举债度日”。因此,理财观念淡薄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通病。
  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能有多少收入,要让他们理财,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在过去,人们看到“象牙塔”或是“大学理财这个概念也提出很久了,但是把它放到大学生这个群中却是这两年的事情。因为很多大学生狭隘的认为只有自己挣钱了,有钱了,才能谈得上理财这个话题。殊不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理财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层份上是指合理花钱,合理攒钱,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培养初级理财观念。  另外,只有部分大学生有储蓄意识,极少部分大学生会接触理财产品。在他们的日常消费中,生活费用和学习资料占据成分最大。其中,饮食是不少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事情。但同学之间的下馆子、聚餐等,很多情况下不单单是为了吃饭,还伴有其他项目的娱乐开销。攀比心理也造成不少大学生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包括平时的穿衣打扮以及恋爱开支,都给大学生消费带来沉重压力。消费结构不合理、不良消费习惯等都是导致大学生“月月光”的主要原因。正确的规划钱财、合理的使用钱财成为大学生的理财必修课。  我国流传悠久的“开源节流”就是很好的理财思想之一。既开源,又节流,开源节流并重,大学生理财也要从这两方面出发。

  开源篇:

  大学生可以适当找一些“开源”的方法,赚一点钱来补贴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是可以提倡的:

  第一,奖学金。各个大学都设有数目不菲的奖学金制度,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一笔收入,这是大学生“最本分”的“赚钱”方式;

  第二,协助老师搞研究。这也可以称为“助学”,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专长来协助老师进行科学研究,不过不要太关注当前赚的一些小钱,重要的是学习和经验积累;

  第三,校外兼职工作。诸如,私人家教、促销员、打字员、话务员等,在假期还可以到企业或公司打工,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也是多数大学生最常用的赚钱方式,由于现在赚钱主要靠出售自己的时间,很难用钱来赚钱,因此不要过度;

  第四,进行适当的投资。利用少量的储蓄,以积累投资经验为目的,投入到股票、基金、债券、网店等基本的投资品。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适当投资,不要太关注一些投机工具。

  节流篇:

  1.避免盲目的攀比消费。这个问题在当前的大学生中可能比较突出。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消费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还是主要为了让别人看见,让别人羡慕,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不要简单的因为喜欢就消费。人的天性中就有购物的欲望,很多人喜欢逛街,看见喜欢的东西就买下来。如果记录自己的消费支出,很快就会发现你的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花在了不必要的东西上。

  3.不要看不起小钱。泰山不让细土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方能就其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积累!

  4.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这一点既是现实的节约方式,又是一种良好品德的培养。

  5.避免买书又不看。读书人爱书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你买的书你都看了多少呢?我们在书店会以学习的名义,买下这本书,买下那本书。大家都知道,书的价格并不便宜,与其买了很多书束之高搁,不如买一本就细细研读一本。有时甚至不禁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感慨,当然,借书也不失为学习的一种好办法。

  在做好“开源”、“节流”这两个基本的理财基本功之后,我相信你将会告别“月月光”的生活。

  最后介绍三个理财实用小招助大学生们理好财。

  一、记账越勤,理财越行

  对付乱花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记账。月初规划好当月开支,比如伙食标准、日常用品等。细心一些的同学,可以每天临睡前花几分钟记一下当天的所有开支。一个月下来,就很清楚哪些钱花得不应该。

  如果你觉得把钱都放在钱包总会手痒,那就可以办一张银行卡,每周分批定量取钱。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如果你连最基本的“理性消费”都做不到,就别提理财了。"

  二、信用卡不是随便办的

  现在信用卡热已经席卷大学校园,虽然透支额度一般只有2000 元左右,但对大学生而言,仍旧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信用卡理财并没有错,但它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三、用二手货是流行时尚

  每当大四学生离校,校园里就成了“跳蚤市场”,不少毕业生拿出自己的旧书本、旧用品甚至旧衣裤出卖。用二手货成为当今大学校园的一大时尚。有些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几乎没有用什么书本费,都是从网上或高年级同学那里3~4 折买来一些二手书,有朝一日等你成了毕业生,你也可以在那里把你的旧货卖个好价钱,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
  大学生有多少财可理?

  做家教大学生主要将其投向何处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教育投资”中。记者所采访的20位同学,几乎人人都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是许多在校大学生打工的主要方式。现在申城学生家教的行情大约是15-30元/小时,视被教学生的年龄高低浮动;乐器、电脑家教的价格要再翻上一番。这样,按照一个学生一周两次,每次两个小时计算,一个大学生做家教的收入至少在240~480元左右。

  大学两年级以上的文科学生,有很大部分会在业余时间去新闻媒体、出版社以及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金融单位打工。而高年级的理工科学生中,帮助一些公司做网页、编程、开发软件的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打工经历,在充实了大学生的头脑和阅历之外,也充实了他们的钱包。

  而一些短期的展览会、交易会以及各种商务谈判的主办者,也往往会到大学里来招聘大学生担任翻译、展台促销员、礼仪小姐等,价位通常在200-300元/天。刘丽小姐就是此类工作的“专业户”,大学四年里,她先后做过十几个展览会的译员,并长期在她所在的大学代理佳能打印机和数码相机销售。她用打工所得支付了自己大三、大四两年的学费,并购买了自己喜欢的电脑、打印机和数码相机。

  在著名的新东方学校的教师队伍里,也有几位是上海名牌大学的在校学生,其中有两位甚至只是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而他们在新东方上一门课的报酬,通常在一万元左右。就是说,虽然尚未正式工作,但他们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眼下大部分的白领。

  今年3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一个关于学生勤工俭学收入纳税问题的新文件,文件中规定:“在校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而取得属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税项目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大学生的打工收入成为国家税收的组成部分,这似乎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打工收入数目可观、不容忽视。

  有了这样一笔或多或少的打工收入,再加上大学生基本都未“断奶”,每月都能从父母那里拿到一笔数目在400-1000元左右的零花钱。应该说,大学生还是有财可理的。

  大学生的理财工具是哪些?

  如今的大学生和过去相比真是幸运,他们拥有快速便捷的英特网,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

  大学生助学贷款乍一露面,就受到了大学生的极力追捧。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头脑活络”:只凭自己的大学生身份就可以轻松地取得数千元的贷款,而且国家贴息一半,这样的好事上哪里去找!当年复旦大学申请助学贷款人数达到210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1%。由于2001年开始规定,只允许经济确有困难的同学申请助学贷款。于是那些理财意识强的同学就少了一块用武之地了。这件事情虽有波折,但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是颇强的。贷款完成学业这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已经有了相当的认同度。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在校大学生可凭自己的信用申请助学贷款,不需要任何担保和抵押。但如果一个大学生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进入信用贷款“黑名单”,无法申请到贷款。就是说,你的信用记录可以为零,但绝不能出现“负信用”。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沈鸣华老师向记者透露,上个学期复旦大学就有一位学生,因为手机欠费,银行拒绝向他发放助学贷款。

  如今的银行卡品种五花八门,功能不胜枚举。记者花了三天的时间,对20位在校大学生作了一番调查,其中有5位同学拥有招商银行一卡通,在拥有率上排名第一,原因是一卡通提供的服务功能多。上海大学的张豪告诉记者,他是“第九城市”网站的付费用户,每月要向网站支付15元。这笔钱如果通过汇款方式来支付,麻烦的手续让他感到非常“不爽”,于是他看中了一卡通的网上支付功能,并通过它顺利地完成了每个月的付费。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并不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本地学生、经济条件越好的学生拥有的银行卡越多,相反,许多外地同学和家境并不富裕的同学反而更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相比之下,他们拥有更多的银行卡。如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崔涛是河南人,家境不很宽裕,连续两年都申请了助学贷款。小崔现在共有4张银行卡:农行金穗校园卡是入学时学校统一给办的,工行牡丹卡是大二时申请助学贷款时按银行要求办的,农行金穗借记卡是大三时再次申请助学贷款时办的,他还办了一张交行的太平洋卡,是因为看中了该卡的异地存取款通存通兑功能,这可以为他省下一笔数额不小的汇款费用以及寄收汇款的麻烦。

  现在大学生们拥有的银行卡一般都是储蓄卡、借记卡,可以透支的、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在大学生中普及有一定的难度。这和大学生尚未工作、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缺乏信用记录有关。但记者也了解到,许多银行对开发大学生市场早就跃跃欲试。如农行就曾经和中泰担保公司合作,通过担公司这个中介,解决了大学生缺乏信用记录的问题,在大学校园里发行过可透支1000元的金穗信用卡。

  银行卡存取款之外的许多附加功能,如打折预定酒店、机票,买福利彩票等对目前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并没有很大的用处。但显而易见的是,大学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无疑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对大学生多一些关怀的银行,很有可能就是大学生们今后金融生活的首选银行。

  大学生最舍得投资的方向

  教育投资据记者了解,就目前而言,银行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金融机构除了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外,很少有大学生将富余资金投向股、保险、外汇宝等金融品种。其实,就这些特定学科的学生而言,炒股的同学也是少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高援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系基本上没有女生炒股,男生参与炒股也就那么区区六七个人,自己购买保险、炒外汇、B股的就更是少而又少。

  那么,对于剩余资金,除了储蓄以外,大学生主要将其投向何处呢?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大学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教育投资”中。记者所采访的20位同学,几乎人人都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在校外进修一两门外语或计算机类的课程。用一种常用的说法,就是给自己“充电”。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许怡同学去年过得非常充实:暑假里,她参加了新东方学校的TOEFL考试辅导班,10月份又参加了TOEFL考试,辅导班的学费和考试费各是750元,于是仅在TOEFL考试这一项她就投入了1500元。另外,她还在学校附近的一家进修学校里学习德语一学期也要400多元,两项相加,她用于教育投资的费用大约占她当年总收入(当然,包括父母给的零花钱)的30%。

  花钱方式和许怡类似的同学在上海的各大高校里还有很多。他们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得花钱用来提高自身实力,投入的资金占自己生活来源的比例超过20%。复旦大学经济系的唐宏元同学说:“花钱学习也是一种投资,而且肯定是一种回报率很高的长线投资。对一个还在求学的大学生来说,最好的资本就是你个人本身,即你个人的人力资本。我们在学校里的时间不长了,应该抓紧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这可以说是代表了那些孜孜不倦的“求学考证族”的心声。

  为了应付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大学生们都早已自觉地将大把资金投向了各类教育机构,如今“薪情”不佳的求职大环境,更增强了大学生们不断学习提高的紧迫感。除了一直热门的TOE**、*RE考试和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认证考试,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也是近期的一大热点,报名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近期结束的英语中高级口考试中,报名考生的总数超过了11000人。据悉,中级口译的考试费是180元,高级口译为210元,而参加考前培训班,又需要花上900—1100元。看来,为了找一份既有前途有又“钱途”的工作,大学生们可真是下足了血本。
 

  个人免费理财软件体验,支持iphone >>

  金蝶免费进销存软件——智慧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大学生如何理财?——理财大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