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规模为何远低于预期

企业年金规模为何远低于预期   目前,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业务,其发展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大型国企纷纷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各地存量社保年金和部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金面临市场化转型,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有望市场化运作,再加上面向中小企业的集合年金计划的开闸,有业内人士预计,我国企业年金2010年将达到1万亿元,参加人员将超过1亿人。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但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市场的总量远低于市场预期。2007年底,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只是接近1500亿元。已存在的企业年金市场的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企业年金在各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企业年金的行业发展明显快于地方,待遇水平高于地方。而在行业内部,企业年金的建立情况差异也很大,从行业分布看,电力、石油、石化、民航、电信、铁道等行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企业年金无论是规模还是规范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另外,在参保企业中,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

  企业年金在区域分布上不平衡。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北京等地区基金积累较多,东部沿海地区的建立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职工人数规模和职工收入水平上看,小规模企业尤其是人数少于500人的企业,普遍缺乏企业年金制度,平均工资水平高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高于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总体而言,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缺乏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是重要原因。

  截至2007年7月,我国共有26个省市出台了与企业年金相关的税收政策,可列入成本的比例从4%到12.5%不等。总的来看,并没有形成全面、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同时,税收优惠幅度偏低。我国规定由企业缴纳的企业年金费用在4%以内的部分可以税前列支成本。还有,没有形成完整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目前有关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仅限于缴费阶段,而没有涉及投资和待遇领取阶段;从缴费主体看,也只是对企业缴费给予税收优惠,对个人缴费没有作出规定。此外,不同资格的机构之间的IT系统缺乏统一的平台和接口标准,导致协调沟通成本和经营成本较大,也制约了企业年金市场初期的发展等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金缺口压力,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未来的养老压力已经是一个必然,壮大企业年金规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收支平衡。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问题,明确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第二支柱的作用。


 


相关报道:


公平缺失、税收困境与企业年金发展预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企业年金规模为何远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