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CFO的3大荣耀时刻——IPO 收购 重组

本土CFO的3大荣耀时刻——IPO 收购 重组

  如果以一个略微长远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无疑这一场历经七年筹办、16天狂欢的体育盛会,是近150年来中华民族最荣耀的历史时刻。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开幕以来,一直牢牢占据着金牌榜首位的中国代表团所焕发出的体育精神和人本意识,使得这一场原本仅仅属于竞技体育的胜利升华为充满人性和梦想的个体舞台。


  同样地,在长达30多年的个体感受让位于集体利益的制度逐渐崩解之后,越来越多的工商业者认识到,只有在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下,以各种利益集合在一起的所谓集体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强有力的保证。


  作为本土企业里正在走向价值创造第一线的CFO来说,在当下商业竞技的舞台上,最夺目的金牌项目当属IPO、收购和重组,而这三个环节恰好是本土企业资本化过程中分别以主动角色和被动角色倾力参与的。而IPO成功之际的欢呼雀跃、收购战中的惊心动魄以及财务重组过程中的焦灼与压力,构成了本土CFO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三大荣耀时刻。


  IPO:钟鸣&鼎食


  “我最期待的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天能实现带领公司IPO的梦想,亲耳听到在交易所里敲响自己公司股票的开盘钟声,应该是一个CFO最光荣的时刻。”天津洲丽集团CFO周睿不止一次地对我们表达过这一梦想。


  事实上,尽管本土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历史仅仅比改革开放的全程短了六年,但是迄今为止只有2200余家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现状,注定了IPO目前仍然是一个只有少数幸运儿参与的资本盛宴。


  1984年11月18日,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股票面值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信号。199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这是建国以来内地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而此时,国内企业的会计制度仍然和此前的纯粹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从现代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国内企业在IPO领域的实践在沪深两地交易所开张的第一个10年内,几乎乏善可陈。当时国内IPO路线图中的关键点在于上市指标的获取而不是如何挖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借道资本市场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的基调,则几乎彻底使国内资本市场失去了上市公司所应依托的信托责任的立足点,其余毒绵绵至今未能肃清。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IPO案例中的资本英雄,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2000年后登场的。好在30年的改革开放史中,总有些行走在政策空白点的异类出现,而他们的实践为某种潮流的兴起扮演着导师的角色。


  当前,在更为市场化的海外资本市场实现IPO,也意味着这家公司的资本运营能力得到了更市场化、更普遍地认可。在这一领域,我们同样可以找到两家极具特色的上市公司作为标杆性的参照物。


  第一家是开海外上市先河的华晨汽车。


  作为海外上市的开山鼻祖,仰融所谓“产融结合”的资本运作路径,迄今看来仍然是思路缜密、前后手连贯的范本。其旗下的华博财务有限公司1991年在香港注册,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港币。1991年7月,华博财务与沈阳金杯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海南华银信托有限公司在沈阳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为谋求在美国上市,其于1992年初在百慕大设立一个项目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CBA),100%控股,并将其在中国沈阳金客的股权资产注入CBA.CBA于1992年10月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融资近8000万美元,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这笔资金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汽车业的走向,使得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制造厂在当时一汽、二汽、上汽等三大汽车集团绝对主导的中国汽车行业里,仅仅凭借一款技术和品牌都难称一流的海狮面包车迅速崛起。此后,1999年华晨在香港二次上市,融资13亿港元;接下来,华晨又辗转回国,通过控股“华晨集团”、“金杯汽车”等上市公司,再次筹集资金10亿余元。


  尽管由于时代所限,后期深陷纠葛之中的华晨未能按照规划实现汽车帝国的梦想,但早在20年前就精通资本运营的仰融以CEO与CFO合二为一的角色,仍然在本土企业资本运营史上配得上一枚终身成就奖的荣誉金牌。


  相比于华晨汽车在本土企业IPO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而言,13年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百度则无论在技术操作环节还是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已经成为本土企业IPO的一个典范。


  2005年8月5日,百度公司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7美元,开盘价每股66美元,收盘于每股122.54美元。以百度上市首日39亿美元的总市值为基准,当时只有区区300余人的百度也实现了一次空前的造富运动:百度的CEO李彦宏身价超过了9亿美元,跻身于中国富豪榜前五名;百度上市的操盘手CFO王湛生身价4220万美元;百度COO朱洪波身价4220万美元;百度CTO刘建国身价3904万美元


  尽管是在李彦宏创立百度五年后才加入这家公司,但王湛生对百度的贡献在相当程度上并不亚于这位技术天才。在2007年底,王湛生因意外事故辞世之后,痛折一臂的李彦宏在内部邮件中高度评价了王湛生在职40个月里实现的CFO价值创造:“2004年9月加入百度后,Shawn(即王湛生)首先部署完成了公司的NASDAQ上市工作。上市之后,他进一步帮助公司完善各项财务及信息披露流程,使我们顺利通过相关‘萨班斯法案’标准要求的审核。在他的带领下,百度今年不仅成为全美股票交易量最大的四个公司之一,也成为首家进入NASDAQ百强成分股的中国公司。不仅在财务方面,Shawn带领公司法务部和人力资源部,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Shawn的领导下,公司法务部已成为业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一个又一个重要官司的胜诉,为公司业务顺利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管人力资源工作之后,公司在培训、员工关怀方面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感受到Shawn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


  通过上述两个标志性案例的对比,我们可以约略看出近十几年来本土企业在IPO上的实质性变化。在仰融的案例中,其资本运营最大的难点在于对IPO路径的设计(仰融的设计也影响了整整10年的本土企业海外融资路径),由于要刻意规避当时尚处于封闭状态的资本监管政策,因此也埋下了日后爆发的地雷,导致最终难逃“先驱成为先烈”的命运。而今天市值已超过1000亿元的百度,其资本运营的难点已经转向了全球所有上市公司的通用问题——实现股东价值的创造。在产权结构清晰且资本市场有效的双重前提下,IPO真正成为优秀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最优路径,而CFO也因此赢得了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应有的地位,负责制衡管理层利益、股东利益、公众利益、社会利益和员工利益等多重利益的冲突


  在这其中,强烈的规则感是本土CFO赖以制胜的最大法宝,也是在业务部门面前树立专业权威的有效手段,进而推动形成全公司一盘棋的绩效管理局面。


  带领巨人网络成功上市的CFO何震宇对此表示:“在IPO的过程中,我认为CFO一方面是对海外法律法规、会计原则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是对境外投资人的了解和掌握。”


  中国玉米油股份有限公司 CFO 王福昌说得更加直白:“财务一般等于是企业的执法部门,而且企业会把上市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我们不用和业务部门转换,他们必须服从我们的安排。另外,上市就是对企业进行国际化,规范化的过程。和我们的步调不一致都会被打入不规范的行列,业务部门一般是不愿意带这个帽子的。”


  与此同时,IPO带给CFO的还有前所未有的沟通角色。搜狐公司CFO余楚媛对自身角色的阐释非常说明问题:“做了四年的CFO,觉得做的就是两件事,无论是什么任务。一个是做管家,就是把公司的人、财、物管理好,把资源放到公司业务重点上;再一个就是信差, 不断的沟通工作,对着公司内部都嚷嚷要资源的业务线解释,再解释为什么要倾斜资源, 对着合作伙伴、政府部门宣讲公司种种努力成果,对着投资人介绍清楚公司的战略和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就CFO应有的角色定位而言,IPO是一个非常好的规范化公司的历史性机会,只有通过IPO完成公司治理结构转型和整体运营机制转换,IPO的“钟鸣”所带来的“鼎食”(财富资本化)才可持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本土CFO的3大荣耀时刻——IPO 收购 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