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软肋

中国企业的软肋

 企业要做强做大、基业常青,首先要让组织提前,个人退后。


喜欢看书的人稍微留意就能发现,近期中国的财经类书籍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企业家出书与写企业家的书特别的热门。如《马云教》、《牛根生如是说》、《门徒黄光裕》、《华为教父任正非》等等,无论是在国内知名度高的第一代企业家,还是刚刚升为翘楚的二代企业家。从当当网的最新图书显示,其中以马云命名的有18个种类、以史玉柱命名的有12大种类、以任正非命名的有8大种类,以牛根生命名的有5个种类。出书或写企业家的书,把优秀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维与策略拿来推广与学习,其本身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过分地追棒与迷信魅力型领导人是值得企业思考与警惕的。


 第一,我们是否走入了英雄主义的误区—对英雄的过分崇拜?


 第二,企业是否走入了领导人导向的战略格局—领导魅力型主导的企业?


 第三,组织的力量是否被忽视或者有所轻视呢?组织的力量如何发挥呢?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一般是由优秀的创业者携同其追随者努力打拼出来的,也就是说,从开始到现在,由下决心做大事的人创建和领导。有的企业领导人特别是创始人在公司都被尊称之为教父、酋长及掌门人等。这样的情况难免走入“英雄主义”的思维,也就是领导人导向的思惟,由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与思维决定企业的兴衰与成败。依赖能人而不是组织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的世界级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企业在做大与做强方面一根致命的软肋。


 在管理学经典《基业常青》书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高瞻远瞩的公司并不是靠伟大的构想起家,更不是依赖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也就是说强大的企业由组织决定的,而不是某个人的意志。彼得?德鲁克曾说,瓶颈一定是在瓶子的顶端,其意思很明显,他要告诉我们的是许多问题的产生,尤其关乎瓶颈的问题一般都出在公司高层领导人。


 我们今天的企业对领导人个人魅力的依赖,对英雄的过分崇拜不就是个瓶颈问题吗?我们理解时代是需要英雄,但是,英雄也有局限性的,特别是他不可能永远都是英明的。同时,我们要明白,时势造英雄,是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组织要为基业常青去考虑,这当中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难怪乎,最近国美的掌门人黄光裕出事了,闹得沸沸扬扬,有许多关于“如果黄光裕不在了,那国美怎么办”的讨论。


 如果领导者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做出调整,那么在早期使创业领导人取得成功的长处有可能变成短处。在创业初期,管理者们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企业的运营上,但随着公司发展壮大,领导人必须开发自己的教练技巧和战略技巧,让组织的力量得到尽情地发挥。我们始终要相信,英雄是短暂的,只有组织得到延续才能让企业基业长青。


 如果书是一个“冕”的话,那也应该多写公司而不是个人,必竟个人的成功是建立环境与组织的基础上。


 我们要懂得给公司“加冕”而不是个人,畅销书《麻雀公司变凤凰》也强调了这一点。过分强调领导人的功劳,自然忽略了组织的力量。谁还愿意为组织“拼命”呢?企业要做强做大、基业常青,首先要让组织提前,个人退后,把焦点放在公司的目标上而不是个人的目标上,建立一套不依赖能人的制度模式。总之,我们要破除创始人为王的战略格局,让组织成为企业的真正王者。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级公司是该根治这根软肋了!要改变这种格局首先从领导人开始,多强调公司的力量而非个人的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中国企业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