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工作用书”?

怎么读“工作用书”?

如果真的想做到高速有效的读书,就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


读书也需规划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导致职场人不读书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太忙了没时间读书;二是如今各种书籍推出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数量也浩如烟海,不知道如何选择。


这确实是个现实的问题,但绝不是不去读书的理由,如果真的想做到高速有效的读书,就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


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原则——“工作用书以用为目的”。正因为如今的工作节奏快,人们没有充裕的时间,所以读“工作用书”更应该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读完之后就应该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正如前中国惠普首席知识官高建华所指出的那样,许多职场人在学习上存在着误区,很多人是在“读闲书、上闲课”——他们的学习是盲从性的,社会上流行什么,当下企业看重什么就一窝蜂地去学,表面上看这些流行的东西似乎可以很快地变成直接利益,可事实上,这些流行的东西不仅不能转化成为利益,往往还令个人陷入知识混乱的境地。


正是鉴于这样一个状况,职场人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不妨先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将现阶段自己在职场的压力源如实、客观、精炼地用文字列出一个表,然后每隔一小段时间对压力源进行初步的分类汇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找出自己在职业能力上需要提升的部分,以及需要改进部分的轻重缓急程度,根据这样的反馈,就很容易选择出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


其次,在阅读的规划上,要具备“战略性”——围绕着自我规划的知识体系构建并展开。简单讲,就是将自己所读书籍的专业连贯性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紧密衔接,今后自己在工作上将会在哪些知识、技能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围绕着它展开。比如有些书籍的内容虽然很好,但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关系不大时,就可以从“工作用书”的范畴内划掉,加入到其他的阅读归类中。


如何有效阅读


更新了如何读“工作用书”的一些理念之后,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实操、有效的方法,让我们在读“工作用书”时,更加有效。


1.对书进行价值分类


每拿到一本“工作用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该书做出一个价值评估——判断这本书自己究竟需要花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读。


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拿到书后先通过互联网查看一下该书的书评,需要提醒的是,在商业运作成风的今天,建议去一些有公信力、权威性的书评网站。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先熟悉一下目录,看看该书哪些章节与自己的需求最为匹配的,然后找到该章节进行快速浏览。一般说来,因为带着需求看书,通过该部分给自己启示的程度,就很容易判读出一本书的价值。


有人可能会说问,消耗一定的精力细心查找是否值得?答案是肯定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解决了读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才真正是提高阅读的效率。


2.读书的“721费效原则”


在分类上,有个721法则可以遵循,即将需要读的书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有10%的书应该花费70%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做到精读——即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然于心,达到“会用”的境地。就是把所学的东西与现实能够有效地进行关联,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之中。


第二等级是有20%的书,用20%的时间认真、系统地去读,过程中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暂时放弃,只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达到“看懂”——将了解到的概念进一步地展开,深入地去了解并掌握所学东西中的内涵。


至于第三等级,就是用10%的时间去阅读剩余的70%,做到“知道”,即对学习的东西有一个概念上的了解;此时读书同样有一个原则可以遵循——粗读,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弄清并记住核心观点以及典型案例即可。


3.“砍书”——核心书籍内容消化


如何将阅读的内容消化吸收,并融入个人的知识体系,是有效读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我们读“工作用书”的最终目的。


显然,“做书摘笔记,把书变薄”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针对“10%”以及“部分20%”的阅读内容。一本书看明白与写出来之间往往是两回事,只有写出来才能加深对一本书的理解。不过在写书摘笔记的过程中,很多人有误区,其实并不一定要完全地写成心得体会,做书摘笔记的目的,是整理一本书的核心思想,古人说的“把书由厚读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最初没有必要非写自己的心得,不妨先从“砍页数”做起。把核心内容挑出来,让几百页的书先设法变成几十页,然后再变成几页,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就会在不经意间融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当然这不是一气呵成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步骤。


4.非核心书籍内容目录化


将一大部分读过的书籍内容模糊化、目录化。如今人们大多面临一个窘境——信息过剩,而个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记得清清楚楚,所以对于721法则中“70%”的部分,就需要做这样的处理。


从个人知识管理的结构树看,经过了内容选择、价值分类的过程后,个人的知识体系结构已经相对的明细,体系树的主干肯定会以“10%”和“20%”部分构成,而作为枝枝蔓蔓的“70%”完全可以作为资料库使用,只需要知道在什么位置能够找到相应的资料引用即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写一些阅读目录类的东西,比如某书讲到了那些内容,几句话即可,方便查找即可。


5.多与外界沟通交流


古人早就说过“不能读死书、死读书”,对于我们现代职场人而言同样如此。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读书都是带着观点的,所以在读完书之后一定也要主动与其他人去分享并了解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通过交流往往可以了解更加多元的见解,甚至可以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认识。


如何提高你的阅读效率


1.“不求甚解”


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遇到疑问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可以跳过去,先向后继续读,不要死钻牛角尖。很多时候,读到后面就会突然发现前后贯通了。


2.“目录分析”


要想阅读效率高,拿到一本书先熟悉一下目录,看看哪些章节是自己不明白的,就看不明白的章节,明白的章节就不用看了,这样能节省时间并提高阅读的效率。


3.“抓头抓尾”


只抓住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往往这一部分内容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所以重点看标题、导语或结尾,就可大致了解,达到阅读目的。


4.“三上时间”


对于阅读而言,并不一定需要正襟危坐,专门抽时间去读,北宋欧阳修的三上理论其实依然有效——路上、床上甚至在上厕所时都可以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怎么读“工作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