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购货价格、对象的涉税风险应对及规避【税务风险控制】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各自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不同的,对税款抵扣额也不同。因此,如何选择纳税人购进商品和劳务,将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税负和企业收益。假设在价格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从一般纳税人购进可以索取17%或13%增值税税率的专用发票,抵扣的进项税额最大,则应纳税额最小,这是最佳的选择;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通过其从主管税务局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索取6%或4%增值税征收率的专用发票进行税款抵扣;从个体工商户购进,则不能抵扣。但是这种假设不现实,因为价格相同,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将无法生存,若要在市场中生存,必然要降低销售价格,才能与一般纳税人同市场竞争。这样,无论是一般纳税人购进,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销售均要计算比较各自的税负和收益,从而确定各自的购进与销售价格,使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假定一般纳税人的含税销售额为S,从一般纳税人购货的含税购进额为P,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T1,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额与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含税额的比率为R,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T2。因生产加工费用与原材料的来源关系不大,所以收益为销售收入扣除购进成本、应纳增值税额之差,则:


从一般纳税人索取专用发票后的收益为:


S÷(1+T1)-P÷(1+T1)-[S÷(1+T1)×T1-P÷(1+T1)×T1]=(1-T1)(S-P)÷(1+T1)


从小规模纳税人索取专用发票后的收益为:
S÷(1+T1)-(P×R)÷(1+T2)-[S÷(1+T1)×T1-(P×R)÷(1+T2)×T2]=S(1-T1)(1+T1)-PR(1-T2)÷(1+T2)


当两者的收益相等时:


(1-T1)(S-P)÷(1+T1)=S(1-T1)÷(1+T1)-PR(1-T2)÷(1+T2)


R=[(1-T1)(1+T2)]÷[(1+T1)(1-T2)]×100%


因此,当一般纳税人选择是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还是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时,若实际的含税价格比小于R,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货物;若实际的含税价格比大于R,应当选择一般纳税人的货物;若实际的含税价格比等于R,两者的经济流入相同,应当从其他角度考虑选择不同纳税人的货物。从销售定价而言,小规模纳税人在确定货物的价格时,应当依据一般纳税人货物的含税价格,使其货物含税价格略低于或等于一般纳税人货物含税价格的R倍。


依据上述公式,假设小规模纳税人在销售货物时,不愿或不能委托主管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出具一般普通发票,则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时,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含税价格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的含税价格比为:


R=(1-T1)÷(1+T1)×100%


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7%、13%,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6%、4%,以及不能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的及比率计算如下表所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案例] 某服装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预计每年可实现含税销售收入5 000 000元,需要外购棉布200吨。现有A、B、C、D四个企业提供货源,其中A为生产棉布的一般纳税人,能够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17%;B为生产棉布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够委托主管税局代开增值税征收率为6%的专用发票;C为专营销售棉布的小规模纳税人,能够委托主管税局代开增值税征收率为4%的专用发票;D为个体工商户,仅能提供普通发票。A、B、C、D四个企业所提供的棉布质量相同,但是含税价格却不同,分别为每吨20 000元、15 500元、15 000元和14 500元。作为采购人员,应当如何进行购货价格的纳税筹划,选择较为合适的供应企业?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B与A的实际含税价格比率R=15 500÷20 000=77.5%<80%


C与A的实际含税价格比率R=15 000÷20 000=75%<77%


D与A的实际含税价格比率只=14 500÷20 000=72.5%>71%


通过上述不同纳税人含税价格与以一般纳税人含税价格的比率计算,以及与收益平衡时的价格比率的比较,可以看出,选择从A和D企业购进棉布显然不合算,应当选择B或C企业;但由于B企业的价格比率低于平衡点比率2.5%,而C企业的价格比率低于平衡点比率2%,所以,虽然B企业应纳增值税额较高,但是其收益最高,选择B企业作为供货单位,较为合算。


简化报税流程、避免“多缴,少缴”等税务风险,就用金蝶KIS理税王
提高财税管理工作效率、避免手工误差 ,
金蝶KIS财税王迷你版 帮你忙!

更多有关税务登记内容请访问:税务登记流程_税务登记证查询【专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关于购货价格、对象的涉税风险应对及规避【税务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