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类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

青梅(俗称为“酸梅”)属于蔷薇科李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所结果实。青梅原产我国,我国是世界主要青梅产地。目前只有日本、韩国和泰国等少数亚洲国家种植青梅树,欧洲和美国虽然也有少量青梅树,但主要作为观赏树木,并不采收果实。据史书记载,我国种植青梅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以闽、浙、苏、粤4省所产“大果青梅”最为著名。

  现代成分分析表明,青梅果肉中含蛋白质、脂肪酸、有机酸(枸橼酸、儿茶酸、熊果酸、苦味酸、丹宁酸、酒石酸等)、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17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药理研究证实,青梅中还含异常丰富的SOD(超氧化歧化酶)成分。正因为青梅含大量黄酮类活性成分和SOD,才具有抗自由基、消除机体疲劳和抗衰老等功效。据报道,在青梅枝叶里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熊果酸和龙脑香等成分。熊果酸为三帖酸,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

  我国中医典籍中有关青梅的记述有《本草纲目》载:“梅,味最酸,有下气安心,止渴、止嗽、止痛、止伤寒烦热,冷热泻痢、消肿解毒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载:“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生津作用。”

  青梅鲜果产销阴晴不定

  青梅虽为我国土产果品,但从前产量较小,主要供国内蜜饯行业制作酸梅或话梅类蜜饯用原料,基本上产销平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营养学家首先提出青梅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故日本食品采购商大量涌入我国,采购青梅干果或浓缩青梅汁运回国内后加工成下游保健产品,市场销路较好。由于外商的大量采购,导致国内青梅货源十分紧张。在2000年以后,国内青梅收购价一度飙升至每千克6元左右。山区农民受此利好消息鼓舞,开始大量种植青梅树。尤其浙江、江苏和福建闽南等地的青梅树种植数量巨大,现在这些青梅树均已进入盛果期。据报道,仅浙江省的青梅鲜果的产量已达3万吨,江苏(主要是宜兴和溧阳等丘陵地区)也已形成青梅树的规模化生产。加上广东和闽南等地区的青梅鲜果产量,估计我国近年来青梅果总产量已突破10万吨大关(另据国内商业部门最新报道,2009年我国青梅鲜果总产量高达13.2万吨)。

  但国际市场总是阴晴不定,由于日韩等国自2008年以来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在我国采购的青梅数量锐减,导致我国青梅出口总量下降5成左右,江浙等主要青梅产地的青梅鲜果的产地收购价2009年已跌至每千克1.2元人民币,果农损失惨重。自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青梅产区的大量青梅果积压严重,急需寻找出路。

  下游产品开发迫在眉睫

  我国实际上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青梅下游产品开发链,不像日本和韩国等东亚邻国早已有消费青梅制品的生活习惯。而且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已形成青梅类保健食品市场。在我国,青梅鲜果除作为制作蜜饯原料外,其他用途较小。据了解,国际市场上畅销青梅类保健产品主要有青梅醋、青梅果汁饮料、.青梅精、青梅片(一种压片糖果)和其他类似产品。美国等发达国家以青梅醋的销路最好,因它有美容作用。而日韩两国市场上则以青梅果汁饮料以及传统的“酸梅汤”等乌梅类饮料的销路较好,青梅酒销量次之。日本旧时民众素有用盐渍青梅佐餐的习惯,现年轻日本人已不再有此习俗。

  过去几年来,我国青梅产地的企业在开发青梅鲜果的下游产品方面动足了脑筋。据报道,福建诏安县一公司2009年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青梅鲜果加工成酸甜适口的果馅,并进而开发出“青梅月饼”等低糖保健月饼新产品,所产50吨青梅月饼上市后一销而空,今年该公司计划扩产青梅月饼至250吨(总产值1500万元)。江苏宜兴和江苏溧阳等传统青梅鲜果产地均在大量生产青梅酒,并出口至日韩等国以及供应国内市场。这些尝试虽初步解决了部分青梅鲜果的滞销问题,但在深度开发青梅类保健产品上仍未走出“食品类产品”的窠臼。笔者认为,要真正提高青梅鲜果的产品附加值和增加果农的经济收益,只有走开发青梅类保健产品之路。

  英国医学研究人员不久前指出:青梅还具有增强记忆力作用。他们利用小鼠做钻迷宫等智力试验,证实经常给实验动物们服用青梅提取物可强化其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英国研究人员推测,这一现象很有可能与青梅含大量果酸有关系,它们属于“强碱性食品”类物质,对大脑有天然保健作用。故开发青梅类脑保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国内企业应加大青梅类保健产品的开发力度,让宝贵的青梅果资源转化为高产值保健产品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青梅类保健食品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