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新能源 风投们的猎金之道

        绿金凶猛

  连续掀起光伏和风能两个投资沸点后,赚得盆满钵满的绿金大鳄们,下一场又将移师何方?在波谲云诡的新能源棋盘上,谁才是点石成金的大赢家?

  在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资本神话后,再过不到3个月,即今年的11月1日,深圳创业板即将迎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的解禁高潮。

  届时,这批小块头玩转大资本的新贵企业家,将以怎样的基本面证明企业存在的价值,势必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而驰骋其间的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们,会否大规模减持套现,更是牵动中小投资者脆弱的神经。

  就《能源》杂志关注的领域而言,在过去的近一年中,能够登陆创业板的新能源企业寥寥可数,并未成为这轮资本神话的主角。究其原因,除去零售业等行业大热之外,还因此前外资无缘创业板,其运作的新能源项目均以海外上市为退出目标,且这一技术概念极强的领域向来非本土创投领地。

  从投资机构的投资角度来看,传统能源更多的是和矿产组成一个板块,新能源则与新材料、环保产业共同构成清洁技术板块,低碳、环保、绿色以及前瞻性的技术成为其显著标签。清洁技术板块因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方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无论本土还是外资创投机构都将其视为重中之重,争相加大尤其是对项目早期的投资力度。在VC(相比PE更侧重早期)近期实际投资额与投资项目榜上,这一板块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实已形成燎原之势,“绿金”来势可谓凶猛。

  创业板狂飙突进至今,梦想点石成金的高烧已渐次减退。据普华永道香港事务所合伙人谢小周介绍,截至6月30日,创业板90家上市公司里面已经有47家的股价低于首发价,占比达到52%。这与去年动辄上100倍的首发市盈率,投资者却依然趋之若鹜的胜景相比,已是冰火两重天。

  尽管并未赶上创业板最具梦幻色彩的开闸阶段,但深圳创业板傲视群雄的超高市盈率依然对绿金保持着足够的诱惑力。随着外资创投抢设人民币基金,创业板大门向其洞开,本土创投机构亦加大对清洁技术的关注,未来绿金支持的清洁技术企业成为创业板主力军指日可待。

  对嗅觉灵敏雄心勃勃的绿金来说,手握创业板(以及同样疯狂的中小板)这个畅通便捷的退出渠道,就意味着“芝麻开门”之后源源不断的财富宝库。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经典论述中写道,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敢铤而走险。而以目前首发市盈率计算,VC/PE所投资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平均回报率在15倍以上!

  更为重要的背景是,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低碳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不仅在深圳创业板,中国新能源企业依然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潜伏其中的绿金大鳄,也正张开大口,迎接一场世界级财富盛宴的到来。

  那么,哪个行业是时下及未来最受绿金追捧的“吸金之王”?创业家们又面临着怎样的路径抉择?在熙熙攘攘的资本江湖中,谁才是绿金大赢家?

  猎金之道

  【在新能源产业中,技术、模式、概念、市场和想象力空间,是“绿金”猎金的基本支撑点。也许,应该再加上一个最重要的元素——政治经济学。】

  6月18日,普能宣布成功引进1000万美元的投资,参与该项目的投资者有集富亚洲、三井创投和中欧资本等知名机构。加上3月份由北极光主领,红杉资本、德丰杰和德同共同参加的2200万美元投资,普能正式完成第三轮高达3200万美元的融资。

  据本刊记者此前采访了解,普能是一家专注储能技术,在全球领先的钒电池企业。其董事长俞振华在完成第二轮投资后回忆道,“第一轮天使投资我们大概谈了20家。第二轮融资没有具体计算过数量,自荐数量在50—100人次之间,但我们只谈了5、6家就敲定了”。

  作为潜在的绿金沸点之一,普能以其在储能领域的创新技术和潜在市场赢得了各大投资机构的青睐,其中德丰杰与德同是连续两轮参与投资。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创投机构数以百计,每年诞生的投资案例也不过数十起。像混沌初开时的赛维LDK和无锡尚德一样,普能的走俏证明了在这个领域真正的优质资源依然是极度稀缺的。

  德丰杰合伙人杨希向本刊记者讲述投资普能的过程,“在奥运会之前我们接触到这家企业,当时就觉得这是一块难得的璞玉,技术、概念和市场等要素都完全具备。2008年8月份投资后,当时我的电话就被打爆了,都是同行要求跟投的电话”。

  技术、模式、概念、市场和想象力空间,是绿金猎金的基本支撑点。北极光合伙人李立新强调了一点:“我们更多关注企业的技术基本面,并非是过往财务数据。”好的项目很难得,而在这其中,技术和模式又是想象力空间的前提要素。

  一旦齐备上述要素的项目出现,出现数家乃至数十家创投机构哄抢必然成为题中之义。创业板超高的市盈率又极大地逆转了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此前嗷嗷待哺、对资金极度渴求的企业顿时待价而沽,成为话事的一方。硅谷天堂创投执行总裁鲍钺就对记者说:“五六年前两倍估值可以拿一家企业,前阵子有家企业居然喊价30倍估值”!

  创投机构为拼下好项目,除去富有竞争力的报价之外,还必须在管理、上市准备、乃至人才战略上做好增值服务。德丰杰杨希告诉记者,在最近投的一个项目上,就帮这家企业请来原无锡尚德的CEO、力帆的CTO,以夯实高管队伍。

  有趣的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因战略取向(很大程度取决于退出渠道所在市场投资者的兴趣)和专业训练的不同,均呈现出明显的投资差异。在这其中,中外猎金者有着不同的逻辑方式。

  北极光是一家外资创投机构,创始合伙人邓峰此前被认为偏好创新技术型企业,对商业模式则无兴趣。这次,在接受《能源》杂志记者采访时他特地澄清道,“我并不是认为商业模式不重要,一个好的技术最终走向市场也离不开合理的商业模式支撑。只是各有所侧重而已。”但显而易见,经过硅谷训练、长期以海外上市为退出目标的邓峰更清楚海外投资者对技术的偏爱。

  在新能源产业中,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哪一个更重要?这并非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命题,只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对创投者而言,如何有倾向性地选择项目,决定了他所代表的绿金势力在战略上的走向。

  本土机构达晨创投一位投资经理告诉本刊记者,在选择项目时,外资和本土创投存在一定的区别,传统上而言,外资更侧重创新性技术,而本土相应地对商业模式更感兴趣——这将决定其能否快速地打开市场。

  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中外创投机构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摸索后,“正在向对方靠拢,学习对方的优势所在。”邓峰说,“本土机构越来越多地进入项目早期,加大对技术的考察力度,外资也更加本土化。”

  在各创投猎金的百般武器之中,“关系”或许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大利器。新能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扶植的产业,其受政策影响尤其明显。一度经历不适后,外资机构也变得轻车熟路起来——这原是本土创投更为擅长的。以德同为例,“通过我们自己在市场上募集的资金跟地方政府合作,重要的是,德同还在深圳、西安、成都等八个地方设立了办公室,加快拓展资源。”赵军坦率地介绍道。

 

轻松记账,自己管账理账;注册免费使用:
在线会计
在线储钱罐
在线代帐平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掘金新能源 风投们的猎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