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袁世凯学营销

    袁世凯(1859—1916)是近代著名政治人物,出生于河南项城一个大户人家。多次参加科举败北,于1881年4月投奔在山东任职的父亲好友吴长庆。自此踏入仕途,在晚清扑朔迷离的政局动荡之下,袁世凯成为几十年政坛不倒翁,且权势越来越大。

    1、高超的交际手腕

    袁世凯善于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和小事入手,来打动人心。他记忆力惊人,对人名地名和别人的性情爱好烂熟于胸,哪怕只有一面之交的人,多年后袁世凯还能一口叫出人家的名字,道出别人的经历爱好。老袁的这一本事经常让人心中吃惊,既感到荣耀有面子,又觉得此人精明不可欺。他对自己刻意要拉拢的人物更是用心,比如他在家吃饭看到是红烧大蹄膀,会吩咐侍从端一碗送到冯国璋家里,交代说“大总统用饭时,想起这个菜冯将军也爱吃,所以送过来请将军品尝。早饭吃个奶酪,也会吩咐送一份到冯国璋家里。有这样的上司,哪个部下能不感激涕零?

    袁世凯要求子女称呼段祺瑞为姐夫,因为段的夫人张佩蘅是袁世凯收养的前清大员张芾的孤女,张氏视袁家为娘家。他要子女称冯国璋为“四哥”,则大概因为冯国璋在家排行第四,冯国璋的续弦夫人周砥既是袁世凯创办的女子学堂的学生,又曾做过袁氏的家庭教师。

    对于那些地位比自己卑微的人,袁世凯也绝不轻视,因为小恩小惠也许就可以激起千重巨浪,收到意料之外的厚报。老袁与大太监李莲英是拜把兄弟,对李之下的太监也是谦恭有礼,袁世凯正是利用这些关系揣摩慈禧心理,所以能做到万无一失。由于礼制要求,当时大臣叩见皇上和太后时,都得俯首跪地。所以袁世凯和李莲英约定,他低头看李莲英的双脚,双脚叉开代表老佛爷很喜欢听这样的话,双脚并拢就表示太后不高兴了,不要再说。通过这种方法,袁世凯当然就“应对无不称旨”。

    有一次,袁世凯去拜会满族大员增崇,增崇叫出小儿来见礼。袁世凯当时已经是一品大员,当那个孩子行礼时,他也马上抢前几步还礼,还亲热与他攀谈起来,当那小孩抱怨课本少且旧,买不到新书时。袁世凯连忙答应帮忙,第三天果然就送来五箱书籍(学富五车之意),囊括各种各样的新书。

    让别人觉得在他心中有份量,这是袁世凯赢得好感的不二法门。他如此费尽心机笼络各色人等,这样一来,很长一段时间,他在官场上几乎没有敌人。

    2、善于抓住关键人物。

    袁世凯的第一个贵人是吴长庆,吴与袁的嗣父袁保庆是结拜兄弟,是一个讲气节讲感情的人,又很爱惜人才。袁世凯去投靠吴长庆是找准了门路,很快被提升为前锋营的营官。后又奏请朝廷给袁世凯“以同知补用,赏带花翎”。1884年3月,吴长庆奏报朝廷建议袁世凯为“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这时的袁世凯只有25岁。

    袁世凯果断处理了朝鲜政变,获得了李鸿章的嘉许,多次向朝廷推荐。老袁对李大人感恩戴德,频频书信示好。在李鸿章的庇护之下,老袁的地位不断爬升。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上奏折,推荐袁世凯接替自己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他说:“环顾宇内人才,无有出袁世凯之右者”。

    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受到朝野声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向袁世凯学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