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蔡衍明:小米果反哺大传媒

    米果与传媒皆为食粮,一为有形食物,一为无形理念,蔡衍明将两种“食粮”玩到极致。旺旺在大陆市场将米果业务做到了NO.1,然后回台湾反哺传媒业务——中时传媒。

  如果近期要在华人圈的企业界找一台好戏来看,旺旺中时集团的诞生堪称首选。

  2008年11月3日,就在全球金融海啸的导火索——雷曼兄弟倒闭后第50天,伴随台湾走过了60个年头的传媒龙头——“中国时报传媒集团”易主了,有了一个新老板叫蔡衍明,有了一个新名称叫“旺旺中时集团”。

  从中时集团宣布寻找买主,到蔡衍明在中时集团和香港壹传媒双方老板签订合同的前一夜以程咬金姿态杀出,时间仅仅一周。

  蔡衍明“英雄救美”将中时从“煽色腥的苹果”之口救出,人们拍手称快不到两天,随即质疑声开始流传。擅长管理“物品”的蔡衍明是否同样擅长管理“脑袋”?在大陆有着巨大商业利益的蔡衍明,是不是要扮演大陆官方控制台湾舆论的“白手套”?商业利益、政治角力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交织在一起,蔡衍明能够消除各方疑虑,不辜负社会大众的期待吗?

  24小时营救中时

  “中国时报传媒集团”旗下包括台湾“《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中天电视、中国电视公司、时报出版等媒体机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年,台湾“《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深受蒋氏家族信任,跻身国民党中常委之列。耐人寻味的是,余纪忠却一直在“揣测着蒋经国的底线”,试图发出不同的声音,因而导致台湾“《中国时报》”及其附属媒体长期带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派色彩。许多台湾政经人士都习惯把台湾“《中国时报》”社论作为政治气候的风向标。

  然而,这样的强大地位在2000年前后发生了易位。一方面,随着政治氛围的开放,台湾媒体竞争愈来愈激烈,另一方面,台湾的经济由于不够开放而停滞不前。这种政治经济状况之下,媒体广告市场不断降低,台湾“《中国时报》”等主流大报受到严重的冲击。特别是2001年之后,香港壹传媒旗下的《壹周刊》和《苹果日报》相继进入台湾后,几乎掀翻了整个平面媒体的生态格局,台湾“《中国时报》”成为最不适应的一家。更甚的是,在网络等新兴媒体大军压境之下,中时集团经营状况江河日下,累计亏损60亿新台币。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中时集团老板余建新因为投资雷曼兄弟的联动债失利而负债上百亿新台币,余建新不得不以让出中时传媒集团来换取现金,这成为压垮中时传媒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时之间,中时传媒集团这个年近“花甲”、曾经“印报纸就像在印钞票”的台湾媒体王国,就像是突然扔进狮群的一块肥肉,立刻让好几家传媒巨头红了眼睛。其中,香港壹传媒集团就是那头最凶猛、最贪婪的狮子。

  据说中时集团正在酝酿转卖,老板余建新的姐姐余范英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突然得知“苹果”即将接手中时,余范英非常反感,立刻频繁奔走多方寻求企业大老板的支援。

  因为余范英的奔走,中时即将落入苹果之手的消息迅速传开,很快惊动了台湾五大企业老板,他们是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旺旺蔡衍明和联合报总管理处经理王文杉。台湾媒体版图生态面临危难,很可能形成《苹果日报》一报独霸的局面,大家都认为不能坐视不管,意欲全力“抢救”中时。

  媒体生态的变化必然牵动着台湾政经圈乃至海峡两岸大中华政经圈的脉动。不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官方都不愿意看到“中时”被“苹果”吃掉。

  伴随着社会舆论哗然,各方“营救”活动迅速展开。

  远在美国纽约的联合报总管理处经理王文杉立即飞回台北,向余建新表示:“联合报系愿意接手。总之,无论如何,中时不能卖给苹果。”但是却需要5天时间来评估中天和中视两家电视媒体的基本数据,才能给出报价。

  余建新虽然急于脱手中时的心态溢于言表,却表示需要一晚时间考虑。其实,他是要打电话跟旺旺集团的蔡衍明接洽,并要求72小时之内出价。

“粘住”客户,掌握客户动态;注册免费使用:
在线客户管理
金蝶KIS专业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旺旺”蔡衍明:小米果反哺大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