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域经济整合亟待提速 资本市场应成主导者

  2009年江、浙、沪三省市的GDP总量达71794亿元,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如果把江浙沪看成一个经济体,则该经济体去年GDP总量排在全球第11位,位列俄罗斯之后、韩国之前,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如今,长三角中长期经济规划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长三角的未来尤为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区域规划和产业整合有两种模式:一是美国式的资本市场主导型,二是日韩式的政府推动型。无论是五大湖的传统产业区,还是加州的阳光产业区,美国产业整合和企业的兼并均由华尔街投行策划推进。美国各级政府不需花费很大心思,只要不违反反垄断法案,一律放行。相比之下,中国资本市场往往是政府区域规划的被动接收者,而不是主动的策划者。这点表面上看和日本、韩国极其相似,实质却仍存在重大差异。

  假设把长三角地区看作一个韩国,那么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如果说韩国拥有12个行业主导型企业,那么长三角几乎拥有36个省级行业龙头。从煤炭、钢铁、汽车,到烟草、城建、房产,江、浙、沪三省市各自拥有一整套地方国资企业和省属企业,它们羁于行政区域所限,无法实施跨地域经营或兼并。可惜在此次《规划》中,地方国资整合未见落实。

  机不可失,中国资本市场理应挑起这个重担,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主导者,而不是单纯的接收者。区域振兴概念从去年底开始就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宠儿,海西概念、海南概念、西藏概念、新疆概念股轮动,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过从3月底开始,区域振兴概念偃旗息鼓,陷入漫长的调整。

  究其原因,中国的区域规划源于政府的行政性力量,而非市场自发性要求。当前部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依赖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而城市化成为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样的“造城”运动虽然可以促进GDP增长,但扭曲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

  机遇当前,长三角应当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并非仅得益于优惠政策,重要的还在于政府较少的预度和为优良的竞争环境空间。就这个角度而言,最好的区域规划是“无为而治、以退为进”——不要为企业和行业设定发展目标,而是要为产品和要素市场设置开放竞争创造优良的竞争环境、尽量降低民间投资的交易成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评论:区域经济整合亟待提速 资本市场应成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