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探秘宁高宁内心世界

  2009年7月,中粮联手厚朴基金入股蒙牛,幕后推手宁高宁又一次出现在媒体的聚光灯前。


  此时,距离宁高宁入主中粮时的宣言——“用五年时间使中粮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真正最强大的企业”正好五年。毋庸置疑,中粮在宁高宁资本魔杖的拨弄下,收购新疆屯河,接手五谷道场,推广“福临门”,入主蒙牛……一番眼花缭乱的变阵,中粮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的第一品牌。


  曾经在华润顾盼自雄的宁高宁,用中粮再一次证明了自己。谁人不识宁高宁!


  然而,聚光灯下的宁高宁,我们能看到的,是他的骄人业绩,是他的缜密运作和落落大满的管理文章。很少有人注意到宁高宁曾经的文学学士身份,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生活,外界更是一无所知。谁人真识宁高宁?


  关键词一:职业


  中粮以61亿港元的代价收购蒙牛20.03%的股权,是今年中国食品行业最大的一起收购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收购期间,居然有传言称宁高宁被“停职学习”。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粮集团的反应是向公安机关报案!看起来,宁高宁的职业化精神已经深深地渗入了中粮集团。


  职业化,是宁高宁将自己激荡的内心与严谨的工作表现截然分开的基本依据。


  从军使他第一次受到职业的锻造:在军队里,没有个人性格,只有组织意志;


  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工商管理学习,他接受了西方管理体系里,工作与生活完全分开的理念;


  而香港华润的工作经历,使宁高宁的个人理想在高度市场化与国际化的环境里进行了无缝对接。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完全形成了职业经理人的人生规划,从而奠定了其职业化的性格定位。


  也正是香港华润,把宁高宁推向了新国企职业经理人的全新历程。


  “中国公司的未来,一定是从职业经理人开始的”。


  宁高宁把职业经理人的定位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经理人的职业来自信任和委托,看管别人的钱财,不要把经理人与所有人搞混了;二是经理人还得是艺术家,艺要精,要把别人的钱财看好,作为经理人,要让信你的人财富不断增加,不然就不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三是经理人也是一种商品,今天好销,明天可能没市场,关键看你本身的质量,这种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压力中会有不同味道,经理人各种味道都要学会耐心品尝。


  用职业的眼光看待事情,用职业的手段处理事情,是宁高宁在中粮这个大央企里游刃有余最有力的武器。


  关键词二:数字


  在收购蒙牛后,媒体质疑收购的价格过高。而宁高宁则披露了一个细节:


  在收购之前,蒙牛自己有现金数十亿元,61亿港元的收购价格,是经过了精确的计算得出的。而双方谈判时,曾经因为几千块钱的分歧,差点谈崩。


  这就是宁高宁,入主中粮以后,用4年时间,打造了8条漫长的产业链,形成了10万员工的庞大产业群,“我们制造出了这个魔鬼,就有能力管理这个魔鬼”。


  严密的思维,言出必行的行事风格,精于数字,超强的计划性,构成了宁高宁性格的第二个关键词。


  他说,3000亿元市值以上才可以谈多元化;只有600亿元市值做不了多元化,无论整体上市,还是学GE模式都要算账,看合不合算。


  入主中粮时,宁高宁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用五年时间使中粮成为中国粮油食品业真正最强大的企业。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构想,建设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等八条产业链,包含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


  然而,国企成也体制,败也体制。宁高宁深知仅凭中粮之力来打通产业链是不现实的,而蒙牛属于体制外野蛮生长的产物,尽管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伤了元气,但是其成型的企业架构和完善的乳业产业链,仍然是中粮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利器。


  蒙牛是在极度市场竞争环境下成长的产物,其市场、品牌、人员、系统无不为行业一流。中粮作为一家长期从事农产品开发生产的大型国企,从来不缺资源,而恰恰缺少蒙牛那样的将资源转化为高额利润的能力。


  宁高宁果断出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三个关键词探秘宁高宁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