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夹缝生存到蒸蒸日上

      自今年1月,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下称清算中心)的网上银行系统投产以来,截至4月30日,共有20家城商行加入支付清算系统、6家城商行加入网上银行系统运营服务平台,共发生普通汇兑类、密码汇款类、通存通兑类资金交易4696笔,金额19.23亿元,其他信息类交易3548笔。


  上海浦东张杨路699号,是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所在地。在7楼的主任室里,记者采访了清算中心主任袁伯平,有幸了解了清算中心10年运营的苦和乐。据记者了解,袁伯平曾作为知识青年参与下乡劳动,1979年回城之后开始了他的银行职业生涯。


  从刚开始深圳、上海、北京、南京4家城商行的联盟,到得到央行承认之后仍面临重重的生存压力,再到如今网上银行系统隆重投产、事业蒸蒸日上,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1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复杂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十年磨一剑”,这是袁伯平对清算中心的评价。


  艰难起航 6年终成正果


  尽管袁伯平在银行业已有30多年的从业生涯,但他进入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只有将近4年的时间。然而,通过他与记者简单的聊天,可以看出他对清算中心的了解以及对城商行清算中心未来发展的信心。


  据袁伯平回忆,自1995年6月我国首家城市合作银行——深圳城市合作银行(1997年国务院决定将城市合作银行改名为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在中国银监会强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的政策约束下,短短几年时间,北京、上海、宁波、南京、深圳、大连、青岛、西安、成都等等,几乎所有的城市都设立了城市商业银行,城商行的发展越来越蓬勃。


  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全国各地城市商业银行之间也遇到了“异地通汇难”的问题。究其原因,袁伯平表示,“以前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是不可以进行资金异地存取的,这样一来就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不方便。对城商行来讲,如果不能异地存取款,地方商业银行拿什么去跟别的银行竞争?客户为什么到你这儿来开户、到你这儿来办结算呢?”异地通汇难,成为当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商业银行的重大弊端。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全国发展较快的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开始积极致力于各种联合和重组,然而,有些合作成为现实,有些则由于大的环境和政策原因而流产。


  1996年5月,没有行政指令,也没有红头公文,为了解决城商行间的资金清算难题,由上海城市合作银行牵头发起倡议,联合北京、深圳、南京等24家城市合作银行,成立了会员制的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筹)。当时出席会议的上海市副市长华建敏和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有关领导均表示大力支持和鼓励。会后,该清算中心决定暂以“特约汇款证”代替银行汇票,并作为城市合作银行之间的清算工具,这是在探索解决城市合作银行“通汇难”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同年10月18日,上海、北京试通汇成功。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清算中心(筹)的业务涵盖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1998年,清算中心(筹)的签发量和签发金额实现了双翻番的佳绩,较好地满足了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通汇的需要。


  2001年,深圳、南京、贵阳、大连、武汉、杭州城市商业银行发起构建了“六行战略合作体系”;2002年,以大连市商业银行为联盟主席的东北地区14家城市商业银行共同组建了“东北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同年,豫鲁苏皖四省17家城市商业银行也曾酝酿组建“淮海银行”。


  所有的这些合作和联盟都是为了解决银行间的“通存通兑”等清算业务的需要。


  终于,在苦战了6年之后,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筹)终于将括号中的“筹”字去掉,清算中心的成立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正式批准。2002年10月30日,清算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隆重举行,时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蒋以任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史纪良为清算中心揭牌。


  如今,全国111家城市商业银行已成为清算中心的会员行。据袁伯平介绍,清算中心是会员制事业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异地结算业务的资金清算及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会员行办理银行汇票业务使用的印章、汇票凭证、编押机具的组织订货管理,都由清算中心负责。


  2004年8月20日,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第一张银行汇票在上海正式诞生,100多家城商行也从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资金清算平台。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彻底解决了全国各城市商业银行客户之间无法直接办理异地资金清算业务的“瓶颈”,为各城市商业银行克服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品开发过于封闭等问题,谋求全国范围业务的大联合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高效的合作平台。


      夹缝生存  破除层层藩篱


  事实上,从2002年10月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的正式批准,到2004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张银行汇票的诞生,期间也经历了2年的时间,可谓经历了层层波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清算中心的作用,那就是协助城商行拓展外地业务。而在成立初期,清算中心首先要完善的,却是城商行的汇票处理系统。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2月出台的相关规定,央行对商业银行汇票的市场准入已取消审批制度,因此,当时所有的城商行都有权签发商业汇票。然而,在清算中心的100多家城商行中,大多都没有自己的汇票,即便是央行曾经批复过的可以开办汇票业务的十几家城商行中,也没有一家真正开通过该业务。


  原因很简单,“谁(哪个银行)帮你兑付?”有人自问自答地说,“这就需要清算中心来组织。”


  当时,城商行系统还没有统一的汇票及兑付规则。“如果汇票不统一,100多家城商行就会有100多种汇票,验票的时候就会碰到很多问题,兑付手续将会相当复杂。”袁伯平表示。


  汇票要“统一”,就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以建立系统。但是,由于不以赢利为目的,又要自负盈亏、独立核算,清算中心开展这项工作还需要社会支持。据业内人士分析,所谓的社会支持,主要体现在清算中心的经营模式上。清算中心理事长王世豪就曾经表示,目前清算中心办理结算业务暂时不收取手续费,所以收入来源很有限。


  一方面提供免费服务,另一方面又要自负盈亏。这就造成了清算中心经营上的两难。例如,清算中心在为会员行服务时,不能收取服务费;但通过其他银行代理汇票业务时,又需要向其支付一定的费用。同时,系统的完善与维护也需要资金投入。这些钱从哪里来?


  成立初期,清算中心的惟一收入来源就是理事会设立的会员基金,所有的运营成本都必须从这笔基金中扣除。


  尽管基金来源有限,但在清算中心的协调以及各会员单位、人民银行的帮助下,“城商行汇票系统”2003年底终于上线了。那时,清算中心还面临着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更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开通汇票业务。在没有城商行的区域,清算中心还要与其他银行建立代理关系,以帮助自己的会员银行实现更高的业务覆盖率。


  艰难探索2年后,全国第一张城商行银行汇票终于诞生。如今,清算中心还珍藏着当年所有的票据资料和样本。第一笔业务在上海银行总行营业部办理,由上海汇到北京,是上海上实集团汇给北京化玻兴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692万48元2角。


  为什么汇款金额会有零头呢?原来这个数字颇有讲究。“这笔汇款金额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6920048.20元,这个数字对资金清算中心来说有特别的意义。69,代表清算中心首批开通69家会员单位的银行汇票清算业务;2004820,则表示这张汇票诞生在2004年的8月20日。”袁伯平向记者介绍说。


  与时俱进  业务蒸蒸日上


  随着汇票的开通,城商行终于可以跨银行、跨区域实现汇款、取款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解放了“手脚”,拓宽了业务层面,当然客户也越来越多。正是在2004年以后,城商行有了更快的发展。


  好景不长。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化、信息化铺天盖地的袭来,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又迎来了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原来我们只有一种业务,就是汇票,但随着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有形的、组合的结算工具用得越来越少,也就是票据式的业务量少了,清算量自然也少了,我们的效益越来越低。随着票据逐步被电子化、信息化的网银所取代,我们不要说发展了,就连生存都有问题,弄不好我们的业务就会萎缩掉。”想起遭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袁伯平一直心有余悸。


  袁伯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银行的清算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完成,而不用经过几天的票据周转,就不用再通过我们进行清算。比如说你在北京开户,无论你转账还是汇款,都可以通过网银操作,而不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这样一来票据就没有了,这就是无形的结算方式,而这种无形的资金清算方式在前几年我们是不能做到的。”


  痛则思变。袁伯平说,互联网在为清算中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在广大会员行的迫切要求下,清算中心急需开发出新的业务平台。


  在这种背景下,清算中心也开始思考如何扩大自己的业务范畴,不仅要满足客户对网银的需求,更要超越网银的范围、进一步拓宽业务。2008年初,清算中心制定了“初步建成自主清算平台,力争推出1~2个业务新品种”的工作目标。


  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央行、清算中心理事会,以及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今年初,在千呼百唤中,清算中心的新支付清算系统上线了。据袁伯平介绍,新系统实现了两大功能,一是完善了清算中心的“网络银行”业务,另一个是实现了城商行之间的异地通存通兑。


  如今,在新系统的支持下,清算中心可以向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提供网站托管服务。袁伯平表示,“很多中小银行都是没有网银的,因为建设一个网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没有五六百万元是建不下来的。但他们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托管服务来建设自己的网银,我们负责前期的设备、硬件、相关软件的投入,降低了中小银行的投资。我们只负责帮他们进行运维,客户每年交相应的托管费给我们,对最终客户而言,他们看到的还是这个银行的网络银行,而不是我们。”


  据了解,目前清算中心已经为20多家银行提供了网站托管服务。除了网络银行托管服务,清算中心还实现了异地的通存通兑。按袁主任的话说,这种业务还大大方便了进城务工人员,他们能更方便、更安全地将工资汇给地处偏远的老家。


  除此之外,清算中心目前也开发了“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业务,但这方面的业务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


  未来,清算中心还考虑将网络支付业务推广到更广的用户中去,而不是只局限于银行的客户。袁伯平说,“那些需要清算功能的电子商务公司、政府单位以及企业等,我们都可以为他们提供服务。最终我们会把这些客户吸引到我们的会员行来开户,事实上最终还是为银行服务的,毕竟清算中心是不能开户的,因为我们不是银行。”


  事实上,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规划建设的支付清算系统,就是要建设一个“在城商行与城商行、城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城商行与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之间,实现支付指令的传送和资金清算的综合性电子支付平台。”这个电子支付平台将以资金清算中心为核心,以电子支付清算业务为重点,以各城商行行内柜面系统、资金清算中心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组织网站等各种交易渠道为手段。


  未来,“立足城商行,面向市场,建设开放式、多功能的、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支付清算组织”,将是清算中心的长远发展目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城商行资金清算中心夹缝生存到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