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业高速扩张 风投和企业共解连锁标准化之惑

国内知名的投融资增值服务机构纵横合力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资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教育行业在经历了2006~2008年IPO活跃期后,进入了又一轮的成长期。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国教育行业还将处于高速扩张阶段,战场将由一线城市更多地转向二三线城市,因此教育行业的中小企业依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并成为未来细分市场的领头羊。

  然而,在教育细分领域不断增多的同时,企业发展不规范的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规模化复制是连锁加盟经营体系的一个制胜法宝,但在教育企业实现规模化扩张的过程中却一直面临着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矛盾与冲突。教育连锁机构在标准化道路上遇到了哪些难题?教育产品应该如何标准化?如何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本期圆桌论坛将围绕这些焦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参与嘉宾及其公司作品

  方元:经纬中国合伙人,投资案例有新动态国际英语、元培翻译

  罗文倩:华威创投总经理,投资案例有安博教育、睿稚集团

  陈向东:新东方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外语培训机构,曾获老虎环球基金投资

  张锐:万学教育总裁,“大学后教育与培训”机构,曾获红杉资本和联想投资投资

  易定宏:华图教育董事长,公职教育培训机构,曾获深圳达晨创投投资

  尹雄:巨人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课后辅导培训机构,曾获启明创投投资

  夏雨峰:瑞思学科英语CEO,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曾获迪拜基金投资

  困境1 无标准不扩张?

  问题:规模化的要求就必须要进行标准化,而当你在教育的标准化道路上往前走的时候,实际上就忽略了个性化的东西。在标准化的同时,如何更大限度地去兼顾个性化是个难题。

  支招:如果你是寻求个体被教育者的自身的成长或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标准化难度非常大;如果你是寻求一种对被教育者没有明确的考核诉求时,那可能就相对容易一点儿。

  罗文倩:教育行业需要规模化地去做,但规模化的前提是必须进行所谓的标准化,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复制。所以怎么样在做标准化的同时,又可以去处理受教育者个人差异的问题,是教育行业实现规模化的关键。

  夏雨峰:教育本身是因材施教,但是当你在教育的标准化道路上往前走的时候,实际上就忽略了个性化的东西。在标准化的同时,如何更大限度地去兼顾个性化,实际上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

  教育的标准化,实际上需要有几个条件,其中首要的条件是教育内容的本身。它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太快,如果变化太快的话,最终形成的服务就很难标准化。以前我是做IT职业教育的,我觉得在IT职业教育里,标准化做起来就非常困难,因为新技术变化太快,还没有等培训者把这个内容吃透,并且形成一种标准变成教育产品往下推的时候,技术就发生变化了。

  陈向东:对于标准化,新东方的感受是很深的。新东方由一个学校扩张到全国40多所学校,最痛苦的一个阶段就是当我们开始向外快速开拓时。比如在2003年,新东方开始在外省市大举布点,在第一年,4个学校都不赚钱,等到了12个学校的时候,才赚了一点儿钱。但是,如果除去我们集团总部的支持,其实还是亏损的。因此一个教育机构,发展到某个点开始快速扩张的时候,最大的困境就是人才困境。从标准化角度说,分校的一把手,他要和你总部的一把手的标准尺度是差不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对教育机构来说,如何标准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方元:教育家的情结和企业家的角色是不同的诉求,这是个内在的矛盾。我个人觉得很难统一,所以从投资角度来看,如果你是寻求个体被教育者的自身的成长或提高为目的的教育,标准化难度非常大;如果你是寻求一种对被教育者没有明确的考核诉求时,那可能就相对容易一点儿。比如说,我们投资一家高端英语口语培训机构,因为没有人会去考他,学生学完之后自己觉得很开心,水平提高了,至于他的英语水平到底是90分还是60分,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类的教育机构去扩张,去推广,去寻求被教育者的认同,则相对容易一点儿。但是,像新东方这样的类型,最初做起来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托福的分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教育业高速扩张 风投和企业共解连锁标准化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