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外交”四项注意

        继近期两次赴欧洲集中采购之后,4月下旬,中国商务部组织的赴美采购团也正式成行。正值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大规模采购近乎绝迹的时候,中国却掀起了赴欧美发达国家的采购浪潮,接二连三的采购团订单总额动辄上百亿美元,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全世界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国,为了遏制贸易保护主义风潮以保持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为了通过扩大进口来减少持有的烫手美元,实现自外汇资产的安全;为了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软实力,搞适度的“订单外交”是必要的。但是,要实现“订单外交”效益最大化,除了慎选对象,选择能够对我方努力作出合理回应而不是妄自尊大的国家之外,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对西方国家的订单外交尤应如此:

       首先,海外采购的前提应当是我国对所采购的商品有现实的需求。尽管中国外汇储备已在全世界高居榜首,但无论是通过政府采购还是通过企业采购,我们都没有义务花费国民血汗去大手笔采购无用之物,仅仅是为了讨取别国靠不住的欢心。2006年,吴仪副总理带队赴美采购时,媒体上充斥的是对这些采购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分析,却见不到对所采购货物适用性、性价比等方面的分析,这种偏颇的宣传无形之中将中国置于不义地位,似乎中美贸易失衡是中国的过失,我们有义务弥补这种过失。

       其次,从发达国家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装备不能损害中国自主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努力。一度盛行的“市场换技术”策略已经基本被证实是个幻想。正在兴起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并不仅仅局限于那种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传统保护主义,还包括旨在夺取海外市场的“进攻性保护主义”。经济危机之下,相信各国将更多地运用财政、金融等项工具支持本国企业夺取海外市场。我们不可为一时之利而损害自己的长期发展潜力,必须尽可能将先进制造业产品进口局限于必需范畴内。为此,我们在政府采购、关税、加速折旧、退税等方面应给自主先进制造业产品与进口产品平等竞争的机会,消除在某些局部已经相当严重的国货歧视倾向。

我们对发达国家开展订单外交的主要对象是技术装备,而扩大进口这类产品应伴随着进口内容的升级。以往的教训是单纯注重引进硬件而忽视消化吸收,出现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有鉴于此,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引进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预算,包括引进专家。从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带动的是服务贸易进口,更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

       第三,平衡订单外交对象,避免过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作为一种主动的、进攻性的经济外交工具,我们完全可以把订单外交用于推进中国主导的区域/双边经济、政治一体化,争取更多的盟友。对巴西、澳大利亚、中东国家、俄罗斯、中亚国家……,我们也都可以实施类似的订单外交策略。尽管有时可能未必有对美欧国家的订单外交那么引人注目,但实际上对东亚和其它原料输出国的订单外交,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可能更为重要。

       第四,避免过分慷慨的“大礼包”反而可能削弱日后对方与我国达成更全面经贸协定的动力。在向贸易伙伴送出包括经贸协定在内的广义订单外交“大礼包”之前,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未来对这个贸易伙伴的定位。例如,上世纪90年代,部分由于从美国《非洲发展与机会法案》受惠颇多,南非反而没有兴趣付出额外的代价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了,这种决策失误不可不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订单外交”四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