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鬼游戏正在上演

天黑请闭眼。

银幕上,5个嫌疑人正在互相指证,每个人都被要求说出至少一个怀疑对象。还有行动上的考验:笔迹鉴定以及以“老鳖”为诱饵的“钓鱼执法”。

到底谁才是“老鬼”?

作者麦家说,《风声》和杀人游戏一样,都是在封闭环境里找凶手,是个“密室”故事,这样的悬疑情节,让人充满了智力对抗的快感。

仔细想想,如此这般的IQ大考验,其实无数次在我们生活中上演,鱼龙混杂的办公室正是此类游戏的主战场。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捉鬼游戏的现实版本。

比如,谈崩了一单大额合同,流失掉一个重要客户,业绩持续走低。老板大怒: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是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是市场定错了位,是宣传没下力气,或者业务员出言不逊得罪了买家?

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便可知道,肯定是其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条流水线上的几个人,被同时置于嫌疑人的位置,想逃也逃不掉。

设置好了“密室”,就要进入互相指认阶段了。这时候,做老板的会找嫌疑人甲乙丙丁分别谈话,“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就像“杀人”游戏里,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出来分析局势并为自己辩白。这招确实厉害,因为在这样背靠背的讯问中,根本不会有什么攻守同盟,每个人都不得不替自己着想,争功诉苦表决心,竭尽所能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别人身上。

在各说各话的情境中,我们可以见到人们形形色色的状态——

比如作战部长吴志国采取的策略就是表功,自我阐述时反复提及曾经的赫赫战功,“我在剿匪工作中表现卓著……”借此来体现自己的业务水准和职业道德。

比如译电科长李宁玉,横眉冷对千夫指,任凭别人说什么,她都波澜不惊,一副懒得理你的高傲模样,让旁人觉得为了这种破事去烦她真有点儿无聊。

再比如专员顾晓梦,一如既往地摆出一副不谙世事、没心没肺、敢做敢当的样子,让人觉得这人毫无城府,不自觉地放松警惕,怀疑她甚至还不如怀疑自己。

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又似乎都摆脱不了嫌疑。

但事情总要有个说法。按照“杀人”游戏的步骤,接下来就该投票了。这时候必须有一个人被揪出来,哪怕是被冤枉的。现实中,决策者会根据嫌疑人的指认和表白,结合他们以往的职场表现,作出一个决定: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谁下不为例,谁幸免于难。

很遗憾,在电影中,秘书白小年被人模仿了笔迹,冤死了。验身的结果,他只是个替罪羊,不是“老鬼”。游戏继续。

现实中的一些行业有着明晰的流程,实行责任倒查制度。但凡出了差池,只需要沿着流程追本溯源,谁签的字、谁放的行,一条线上的相关责任人自然会浮出水面,无须争辩也无从争辩。但另一些行业则没这么条分缕析,其中的每个业务环节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捉鬼游戏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