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捷径的销售启示

当前拿古人说事的管理类书籍很多,比如《水煮三国》、《宋江日记》等等,不好意思,还包括在下的《论语的管理智慧》。其实我不很赞成这类书,好多是过于牵强甚至是不严肃的,恐怕有误人老板的嫌疑。但话说回来,古代的东西有的还真值得借鉴,举个例子先。


比如有个成语叫终南捷径,故事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说唐代有个卢藏用早年求官不成,便故意跑到终南山去隐居。终南山靠近国都长安,在那里隐居,容易让皇帝知道并请出来做官。不久,卢藏用果然达到目的。后来很多人就用这个招数来求取职位并成功,这个方法饶过了严格的科举,快捷又体面,所以被称为“终南捷径”。


我之所以注意这个故事,主要是当代仍然有人使用这个方法。最近有个报道,说有个叫武小锋的人,北大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回家卖糖葫芦去了。在这个毕业就是失业已经很平常的时代,这个事情平常得没有任何新意,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几天,这位老弟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并且“企业提供教授级别待遇”。仅此一事并不说明问题,在学术界这叫做“孤证”,不算数的。偏偏无独有偶,早在糖葫芦之前,猪肉也被北大学长卖过。并且惊人相似的是,媒体报道后,卖肉的学长也找到了工作,好象还是家文化单位,当事人比较满意的那种。


区区北大毕业的小毛孩儿还有这等境遇,想我老马才华出众、学贯中西、风流倜傥、代客煎药(这是衬句,无实际意义),如果回家别墅一猫,闲读圣贤书,心怀天下事,连糖葫芦也没得卖,那还不更让人事部门着慌乎哉?


牢骚完毕,言归正传,找工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终南捷径的套路依然奏效,更不必说区区销售工作了。先分析一下终南捷径的奥妙,第一首先要有点真才实料,第二要摆出高尚风格,第三要见好就收,其精神实质是“欲擒故纵”。掌握好这三点,就有出头之日。


记得有一款酒的广告词是:“真舍不得卖给你!”就深得终南捷径之妙。这支广告开始先把酒的好处描述一番,让人有了不错的印象,然后突然装出不想买的样子来,为什么说是装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真的“舍不得”卖,怎么舍得花钱做广告呢?做广告为了卖酒,偏说自己不想卖,这和终南山的隐士们如出一辙。那些隐士也是装出不出仕的样子来,其实是巴不得早点当官。


这当然还仅仅是小伎俩,真正的大智慧不会表现得这么露骨。当终南捷径的销售模式上升到策略的高度时,就会更加隐蔽,效果更加明显。水井坊当年就采取这一策略,水井坊的广告干打了N个月,市场愣是不见水井坊酒的影子,不仅销售商胃口大掉,连酒民也跃跃欲尝而不可得。水井坊高调隐居之后,突然下山,再加上人家本来就不错,一下子就打开了销售局面。这种策略有人叫做“饥饿销售法”,其实道理是一样的,终南隐士也是在掉皇上的胃口,直到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时候,才勉强给负责人力资源的官员些面子,下山出仕来也。


还有一招儿也深得其妙,就是即便我下山来了,还总留着一手,不会让你看到我全部的才学。这一招儿家电企业常用,君不见许多家电新品上市并不一步到位,功能不太齐全,性能不甚完善,以低成本的产品争取最低价格,等消费者尝到甜头儿,再逐步完善功能,升级换代,价格也就顺理成章地上去了。这叫“低价入市策略”,白酒企业能不能这样做呢?完全可以,先以中档产品进入市场,在酒民圈子里混个脸儿熟,留下个好印象,然后逐步推出高档产品,其中一部分消费者会不自觉地被引导到较高的消费层次里来。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高端消费群体也就容易接受这个品牌。


当然,凡事需有度。所谓见好就收就是这意思,如果皇帝几次召见都不理睬,那你就真的成了终南山的隐士而老此终生了,就像我们把酒烂到自家仓库一样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终南捷径的销售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