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分析案例【财务分析案例】

  一、分析中的不足

  1.风险意识。《医院财务制度》指出,医院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的财务制度,才能得到髙效的发展,计划经济下,医院的各项事业基本由国家包办,财政是主要的资金供应者,造成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2.成本核算。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只是分奖金、算物价的办法,未能采取全面成本管理法。

  3.决策分析。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项目、资金的具体运用等基本行政手段,单位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也不承担多少责任,一人或几人说了算,强调社会效益,不讲经济效益。

  二、现行医院财务分析指标

  医院的财务指标很多,除了医院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收支结余及现金流量状况等基本财务指标外,能满足医院管理者宏观管理需要的财务分析平价指标体系比较关注,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

  1.职工平均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职工人数

  其中: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下同。该指标是医院职工创造价值的体现,通过本指标的分析,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2.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业务收入/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百元)。

  3.资产收益率=业务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反映医院资产的利用水平,引导医院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

  负债比率指标,主要指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通常医院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但从经营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过低,说明医院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差;而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医院资金不足,依靠欠债维持,偿债风险太大。因此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为佳。一般来说该比率在60%-70%比较合理、稳健;达到85%及以上时,应为发出预警信号,医院应予以足够的注意。

  其中医院监管——让财务报表说话相关简介如下:

  作为一个医疗行业的职业投资经理人,同时也是一个医疗机构的实际经营者,对于当前的医院财务管理问题我个人颇有微词,感觉不吐不快。

  这里选用大型的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作为分析样本,我想就其中的财务报表充分说明一下个中问题。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其财务制度只是简单的收支原理,如同个人家庭编制的收入支出报表一样,然而有些事情越简单就越经不起推敲。

  医院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对医疗收支、药品收支进行分开核算。医院在界定各项业务收入性质基础上,分别将各项业务收入计入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科目中。医疗服务和药品经销的各项直接费用,要分别列入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医院的管理费用,要按照规定合理摊入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一直让我费解的是为什么医院要采用这种粗线条的财务报表,完全脱离市场通用的准则,结果财务内容无法细化,财务体系黑洞情况易于发生,有效监管无计可施。

  相对于目前医疗行业问题动辄在宏观问题争论不休而言,微观问题却少有人问津,其实在微观问题上我们完全大有可为,至少从财务这个角度我们就可采取多种监管方法,借助市场上通用的财务标准、财务软件这些优秀的、成熟的硬件环境我们可以轻易地跨越体制上的障碍。财务监管的具体做法可从对公立医院严格的公司化管理入手,那些可以明确为非营利性的医院,对其医院的资产进行量化,加强财务控制,统一启用市场上通用的企业财务报表,聘请独立的财务审计师进行审计,公示医院的财务报表,接受纳税人的监管。同时由于公立医院的性质,政府授予医院营业税、所得税等免税政策,这些举措同时会给医院整体财务监管提供诸多方便:第一,在财务上堵住现有财务体系的漏洞;第二,从制度上创造了量化管理和深度改革的基础;第三,符合公立医院公共监管的原则。

  或许很多人对这样的建议表示质疑,那么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医院的成本,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没有税收,不提折旧,成本结构非常简单。财务的原则为细化,但是公立医院报表过分简化,所有的成本、包括管理费用等都分摊到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中,结果就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民营医院拼命打广告,销售成本奇高,一年上千万,对内拼命控制管理成本;公立医院几乎没有销售成本,然而总成本却高得离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医院财务分析案例【财务分析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