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期税收与经济基本运行状况的分析预测

我国近期税收与经济基本运行状况的分析预测

  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速度。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走势分析,预计2007年全年经济增长将接近或超过11.5%。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下,税收总收入(国家税务总局组织征收、汇总统计的收入,下同)更是加速增长,连续几年接近或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2006年的税收总收入增速达到21.9%;2007年1-6月份的税收总收入增速达到创记录的29%。预计全年仍将实现25%左右的高增长,还会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各方面的经济指标也表明,的确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高速运行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和我国开放程度扩大的国际形势下,从战略的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而是应当根据自身长远发展目标以及可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保持适度的、稳定的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税收的增速更不能过高。要通过税制改革和政策的制定及调整着力平衡现行税负结构,切实减轻企业、家庭和个人税收负担,使税收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社会、环境保持良性协调。



  一. 2007年税收经济运行基本状况分析


  在2006年经济与税收运行的基础上,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局面,税收总收入继续大幅度增长。一季度GDP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5%,三季度预计将增长11.3%左右。从我国历史经验看,2007年前6个月经济增长确实出现由过快转向偏热的问题。笔者认为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偏热或过热这一现象的标准,是要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否出现过度硬约束或可能损害经济增长;而如不加以调控,极可能造成对经济增长负面作用。而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异常波动,其直接的原因应当是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受到较大约束。为此国务院作出了准确判断。总的分析是信贷、投资、出口及土地管理宏观失控。与国家产业规划及政策不协调,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耗能企业、以及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些行业及企业,存在盲目发展,投资过大,出口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另外,房地产市场管理混乱,地方政府拍卖土地利益膨胀,信贷投资增加过多、过快。一方面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面积的商品房和高档别墅积压,影响了社会安定与群众直接利益。在中央和国务院采取正确的宏观调控措施下,上述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效果。但是,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体制与政策因素存在着的严重缺陷,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其负面影响。尽管如此2007年经济运行实践进一步表明,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市场前景广阔,国家实力增强,人民得到了直接实惠。税收财政在支持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中起到有力的资金保障作用。而2008年及“十一五”期间需要高度关注并调整、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不协调及制约;经济增长带来的国民总收入与不同层面的利益分配,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就2007年的税收经济关系分析,以下特点值得研究。  


  1.税收与经济总量增长及结构变化。税收是经济增长与经济运行质量及效果的直接反映。在经济税收总量增长方面:一方面,税收增长取决于GDP高速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披露,2004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平均超过20%。根据税收分析,各类企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约占70%。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提供税收收入占21%;国内广义民营企业(内资与外资合计)提供税收收入近40%。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内市场扩大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来自债券市场的税收大幅增加,上半年增长幅度是2006年同期的245%。在企业税收收入及其税收总收入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物价水平的上涨对税收收入大幅度提高起到很大的拉升作用。据初步分析,今年上半年因物价上涨对税收收入增长的提升影响约为35%左右。主要反映在现行税制下的流转税收入增长上。这表明推动税收收入高增长的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近期存在着明显的短期特征。这种特征在2007年后半年还将继续维持。另一方面,在家庭与个人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收入增加较多。从分析看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将快速上升为8%,全年总收入将接近4000亿元 。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中极具潜力的税种之一。从我国今后经济发展趋势看,作为直接税的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其收入和调节地位将愈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产业税收增长方面:自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取消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后,2007年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初步实现由第一产业低税转向基本无税负的过渡。当前第一产业除少数种植经营烟叶的农民要就烟叶特产缴税和不动产转让缴纳契税外,农业种植、养殖和所有特产生产及交易都免税。农民和农村税负很轻。但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农民负担仍然较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了国家免税政策和中央财政对种粮农民的财政直接补贴收益;二是粮食价格偏低,工农业剪刀差扩大。种粮成本不断提高,但种粮农民还没有计算个人工资成本在粮食价格之中,如果计算目前的粮食价格,除生产资料成本外,加上工资成本粮价还应当提高10%左右。第二产业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税收总收入的65%左右。在现行税制下,工业企业税负畸轻畸重的问题一致未很好解决。主要是在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制下,部分企业存在购进生产资料抵扣不足或无抵扣现象,企业税负重;同时全国范围除东北和中部省份实行增值税改革试点外,大部分省市未推行新增值税制,购进机器设备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企业负担重,不利于企业技术更新。从2006年及2007年税收结构分析,国内流转税(间接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3%,而其中增值税收入约占40%。可见加快改革增值税制,平衡行业税负势在必行。


  在区域经济税收增长方面:在我国固有的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下,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税收收入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上半年东、中、西部税收增速均在25%以上。分别超过2006年21.7%、21.5%和23.8%的增速。从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趋势看,高增长将延续全年。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税收增长明显,与近两年能源、资源性项目投资大幅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密切相关。中西部资源、能源税收贡献率显著提高,上游产业优势得以发挥,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出现的一个新转折。但从东、中、西部税收在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及贡献率看,东部与中西部7:3的基本格局基本没有变化。这说明我国东部经济税收地位依然强劲。


  2.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变化。首先,宏观税负的变化。衡量税负的通常标准是税收收入总额与GDP的比值。而近年一些国际组织公布税负痛苦指数,其方法是简单将一国所有税种的最高边际税率相加求其平均数,来证明一国的税负高低的痛苦程度。按照这样的计算,2006年中国的税负痛苦指数被名列世界各国第二,显然缺乏科学性。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不同税负的计算需要确定不同的指标和统计口径。从我国的宏观税负计算看,不能只统计计算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总收入与GDP的比重。还应当加上海关组织的关税收入(前二者相加为税收收入总额)和社会保障收费收入。如果不考虑政府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以上三者相加与GDP的比值才是我国真实的宏观税负。另外,社会保障收费、行政事业收费及政府基金等这些具有税收性质的规范收费收入是否也应当计算在内,才是真实的广义的宏观税负呢?如果这样,我国的宏观税负不应当是狭义的18.2%,而应当超过23%。这样的宏观税负实际上已经不低,而且从1994年税改以来是逐年提高的趋势,应当结合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变化很好跟踪研究。


  其次,税收弹性变化。税收弹性是揭示税收经济关系增长的关联度指标。从简单的税收与GDP增长关系看,1999年以来税收的确是大幅超经济增长。各年份税收弹性都超过1,个别年份超过2。2006年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1.5。而按照2007年全年GDP平均增长11.5%,通货膨胀率4%,税收收入增长25.8%计算,税收弹性将达1.7。由此分析看,2007年税收收入仍将继续较大幅度超经济增长。


  3.税收体制与税收政策改革。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正负面因素较多。而从近期税收分析看,总的来说税制改革一般较多的滞后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目前我国主体税种生产型增值税制是世界实行增值税120多个国家中最落后的税制。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除两大地区实行增值税试点外,全国大部分地区仍坚持实行着生产型增值税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8年1月1日将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但需要科学制定实施条例,使其真正体现可操作。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偏高,还无法体现保护低收入者的目标。现行税收政策较之“十五”时期制定与调整的力度加大,体现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的要求,但是政策制定与调整的整体性不够,零时性、短期性政策较多,全局性、长远性政策较少;部门之间联合性政策增加;而部门政策衔接与协调发挥政策效果作用不够等。以上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体制与税收政策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世界税制改革趋势和潮流看,税收对经济增长积极目标,是通过简化税制,降低税负来鼓励企业竞争。近年来各国纷纷降低公司和个人所得税率,简化税制,甚至实行所得税单一税制鼓励竞争,极大刺激了企业跨国投资积极性,应引起思考。


  综合分析2007年前三季度税收与经济相关问题并以此判断,全年GDP增长预计为11.3%,通货膨胀率为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长26%,税收总收入增长25.8%,全年累计税收总收入为46593.37亿元。税收弹性为1.63,狭义宏观税负(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总收入,下同)为19.63%。



  二.2008年税收预测


  根据2007年经济与税收基本状况及有关增长指标分析,2008年我国经济受美、欧及世界经济走势趋缓变化所带来的外需减少影响,GDP增长也会较2007年有所下降。但中国又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大市场,生产转移、加工制造企业、研发中心等显示继续增加趋势,因此又会增加投资,带动我国投资、出口和消费。所以,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基于以上分析,对2008年税收与经济主要指标预测如下:


  GDP增长                     1 0.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
  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       4%
  税收收入增长                  21.%
  狭义宏观税收负担率            21.5%
  税收对经济弹性系数             1.45


  三.有关体制改革及政策的几点建议


  1.加快主体税种改革。有关情况表明我国主体税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已经完成,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增值税的改革如何在全国推行将成为下一步瞩目的焦点。根据2004年开始的东北地区增值税改革试点经验和今年7月1日开始的中部6省26个城市试点情况,以及全国财政收入状况分析,加快增值税改革,尽可能选择较多的工业企业列入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建议最好在2008年上半年能推出此项改革。


  2.发挥财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作用。为缓解经济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发挥税收与财政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职能作用十分必要。但需要调整思路。应当更好地将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与财政支出有机结合,一方面,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大税收初次分配的力度,有效应用税式支出办法,激励某些重要行业和鼓励产业扩大发展,将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的减免税款用作特定项目投资、技术改造及更新,或增加企业资本金用于再投资。如对节能、节水、降耗、安全生产和替代能源产品等投入。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坚持财政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扶持力度,共享改革成果及体现社会和谐。


  3.加强税收政策宏观调控作用。税收参与经济宏观调控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但税收的特定功能作用不能估计过高。税收参与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经济运行的主要分配环节与国民总收入分配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任何具体行为。如对房地产市场及价格的税收调节已经到位。今后抑制房价过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满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坚决严控地方政府土地供给;严控信贷对房地产开发的无节制扩张行为。


  4.调整税负结构。从近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总收入分析狭义宏观税负2006年为18%,2007年约为19.6%,按此计算的税负相当于近年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不含社保税)。但是我国如果加上社保收费,这一税负水平就会提高3%左右,总体税负并不轻。事实上企业和居民纳税人也感到税负比较重。主要原因是流转税负结构不合理,企业所得税2008年才会到位实施,调整税负需要一个过程。现行个人所得税负也偏重。因此,加快改革增值税,调整营业税目及降低税率,是平衡工业企业税负,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和扩大就业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缓解我国高经济增长和高登记失业率这一“双高”矛盾。


  5.降低征纳税成本。我国征纳税成本比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高,主要原因是征收管理机构重叠(国地税两套机构),征收管理重复、衔接差,纳税申报手续繁杂,程序复杂。加之现行税制有必要进一步简化等。鉴于此,建议适当时合并国地税两套机构,税款实行入库时划库管理,现在有条件实施。在加快地方税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考虑深化分税制改革,并相应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与责权改革,建立起各行其事,各负其责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我国近期税收与经济基本运行状况的分析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