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面前企业财务避险谋略

灾害面前企业财务避险谋略

    日前,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数以万计的同胞流离失所、失去生命,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惊人:据西南证券分析,此次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可能在1050亿-1900亿元之间。另据统计,今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高达1516.5亿元。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受灾地区众多企业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面对灾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财务损失,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灾害保险


  企业可以通过保险来实现对受损资产的价值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除了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外,保险赔付款是最直接的救灾资金。虽然目前保险业还没有推出如“地震保险”之类的灾害保险,并且地震还基本都出现在免责条款中,但通过对企业财险设置“附加险”,部分保险公司也能应企业要求,对企业在地震中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承保。这样一来,企业便可以通过保险来实现对受损资产的价值补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缺乏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意识,对于发生概率较小的地震风险,企业一般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不投保;一般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或者大型项目才对地震风险进行投保。据统计,目前我国保险赔付仅占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5%,而全球的平均水平为36%。这说明,尽管我国保险市场已能够实现对灾害损失的承保,但实际上这部分保险产品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保障地震风险的作用。


  在国际上,地震保险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多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的介入来对费率实施严格的监管,并保证公司应对地震灾害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地震保险的公众信任程度,企业也愿意购买这种产品来规避遭灾风险,一旦遭灾,企业能迅速得到赔偿。比如,在美国地震高发的加利福尼亚州,据统计,该州一度有近三成的民众购买地震保险,很多企业也愿意将地震保险作为一项常备的财务支出以保障财产的安全。在去年日本发生的长野和新潟地震中,损失大概1.5万亿日元,而其中近7%的损失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这种保险大大降低了企业在灾害中的受损程度,对于保持它们财务状况的健康大有帮助。


  资产证券化


  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来降低灾害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可行的措施就是资产证券化,即将部分实物资产以合理价格投入资本市场,企业拥有其价值所有权。


  相对于厂房、设备和机器等实物资产在地震中经常毁于一旦,自然灾害对股票、债券和期货合约等虚拟金融资产的影响要小得多。例如,今年1月中旬到2月中旬爆发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而1、2月份仅A股市场的平均月交易额就超过了22400亿元,雪灾损失除以对应月份的A股交易额还不到7%,摊到1~4月份则仅有1.83%,这还不算B股、债券、黄金和期货等其他金融市场对雪灾影响进一步的摊薄效应。日前在爆发地震后大盘甚至还微涨10点,这说明地震对资本市场影响有限。因此,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来降低灾害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可行的措施就是资产证券化,即将部分实物资产以合理价格投入资本市场,企业拥有其价值所有权。


  目前,国内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渠道很多,包括IPO、增发股票或发行企业债券等,这些都是资本市场上最常见的证券化方式,大家耳熟能详,笔者不再赘述。此外,还有一种专门针对抗灾的证券化方式——巨灾证券,具体过程是:企业对可能遭受巨大自然灾害的资产投保并付出保费,保险机构以这些资产为标的物发行巨灾证券,资本市场投资者购买这些证券并承担收益和风险。这种证券的实质是通过证券化,以企业付出的保费为代价,让资本市场为企业遭灾“买单”的风险转移过程。


  国际上目前巨灾证券的发行已经非常普遍,形式也多种多样,如1992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巨灾期货、1995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财产索赔服务公司(PCS)期权、1996年百慕大巨灾风险交易所的巨灾风险互换等。1997年6月,USAA在开曼群岛发行了超额3倍认购的4.77亿美元飓风债券,很多企业争先购买该债券来规避飓风风险。近期瑞士再保险公司宣布,将通过发行1亿美元的本金没收型证券,将该公司在土耳其、希腊、以色列、葡萄牙和塞浦路斯5国1亿美元的地震风险证券化。虽然这些证券发行期内还没有发生灾害的记录,企业也能通过证券投资获取收益;而一旦灾害降临,企业会受到相当可观的灾害补偿金,这对于降低遭灾企业的财务损失将大有裨益。


  应急财务系统  


  通过建立应急财务系统,即便灾害将现有或者备份的财务系统完全摧毁,企业还能通过启动这套应急系统在短期内迅速恢复运转,尽量降低灾害对财务系统的破坏程度。


  随着企业财务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速,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但在灾害面前,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财务系统瘫痪的可能性越大。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后,很多企业的财务系统完全陷入瘫痪而无法运转,即使有一些公司预先做了一些防范措施,比如说制作了数据备份等,可是这些措施效果有限,因为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上存放的数据资料都化为乌有。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应急财务系统来解决,即便灾害将现有或者备份的财务系统完全摧毁,企业还能通过启动这套应急系统在短期内迅速恢复运转,尽量降低灾害对财务系统的破坏程度。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关于应急财务系统方面的经典案例。


  在2001年美国西雅图遭地震袭击后,星巴克建立了一套先进的事故信息传递系统,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到来时这套系统迅速启动,依靠语音邮件系统,通知员工给总部打电话或者留文本消息,让总部及时了解员工和合作伙伴的状况,随时掌握资源并合理分配,结果是:“这一次我们没有重大损失”(星巴克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语)。而与此类似的是沃尔玛的应急配送系统,据报道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沃尔玛通过它的配送中心向“卡特里娜”飓风的受害者送去一些生死攸关的供给品,包括数以千计的饮用水、食品以及发电机。可见,对于一个企业,拥有应急配送系统是多么必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灾害面前企业财务避险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