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发言人解读《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审计署发言人解读《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转换审计思路

  变“秋后算账”为跟踪审计


  规划提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等项目要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探索跟踪审计,是审计思路的一大转变,也是此次审计规划的一大亮点。


  以往,审计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只能进行事后审计,这虽然也能发挥监督作用,但由于“秋后算账”的滞后性和间接性,使其威慑力打了折扣。即便查出了问题、惩办了有关责任人,但损失业已造成,再想追回或弥补都相当困难。而跟踪审计则不同,它要求审计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到工作中去,全过程参与、全过程跟踪,能够更好地增强审计的时效性,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事实上,“跟踪审计”已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中初露锋芒,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最初即介入救灾款物的审计,并且从救灾款物的接收、登记,一直到发放、管理和使用等每个环节都有审计人员全程参与监督。这是审计署历史上第一次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地保障了救灾款物的合理合规、公开透明使用。“秋后算账并不是审计的目的,及时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刘达朱说。


  强化权力监督


  推动省部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


  规划提出,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相关部门评价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要加大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对于如何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刘达朱表示,现在老百姓非常关注这一点,审计部门也一直把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重点来抓。今后,审计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推动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受中组部委托,审计署就对省部长开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试点,截至目前,审计署已完成了对8名部长、3名省长的审计,今年还将完成4个省部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几年的审计实践,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实现省部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维护百姓利益


  民生领域年年审并公开


  对于涉及民生问题的审计,历来是群众关心的焦点。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资金投入将会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审计部门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百姓利益?


  规划提出,今后将继续深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基金审计,加大救灾救济款物审计力度,强化住房保障资金审计。同时,审计还将着力于新农村建设重点资金、重点项目,检查支农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涉农资金的规范使用,这是保证农民能得到实惠的关键。今后审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民生领域审计的透明度,做到年年都要审,保证审计的连贯性。同时,借助媒体来公开这些资金的收支情况,将其置于更广泛的公共监督之下,强化监督力度。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涉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刘达朱表示,审计工作今后将通过改进组织方式和提高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金融审计的覆盖面,缩短审计间隔期,使审计覆盖的领域更广、范围更宽。


  尊重公众知情权


  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


  规划提出,要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应如何更好地尊重公众知情权?今后要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同时要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审计工作一直很重视网络民意,注重从群众反映的问题中获取审计线索。此次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审计署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设立了对抗震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的信息举报平台,来自网民的日举报线索达数十条,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成为审计人员查办的依据之一。


  对于规划提出的“逐步探索建立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刘达朱表示,对前者我们在最近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中已经实行,今后将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对后者,我们将开展一些调研、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并推行。今后,审计工作将逐步实现审计事务公开,更好地尊重公众知情权,不断提高审计结果的公信力。


  链接:审计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审计就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不健全,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这已为中外历史所证明。审计作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能够最早感受到病毒侵蚀的风险,能够更早更快地用法定权限抵御病毒侵害。


 


(友商网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审计署发言人解读《审计工作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