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经济

[值得一看]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经济

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经济

[来源:http://275267017dabao.blog.163.com/blog/static/731428132008102101439693/]

    长期以来,美国人利用美圆所处的世界货币地位,通过控制汇率、利率的波动,吸引和控制着国际资本,长期为美国民众提供着额外的、安逸的、奢华的物质生活,让世界为美国而生产!当这种模式发展到极致之时,也就开始了美圆在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美圆开始大幅度贬值。次贷危机、美圆贬值、实体经济的衰退,预示着全球范围内的滞涨经济正在形成!     

  这是因为 :作为经济的最高表现形式——金融和资本在全球的力量过于强大,形式过于复杂,利润也过于丰厚!而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生产、制造、加工、运输、贸易、服务等,相对于超极发达的资本而言还过于薄弱,形式单一,利润菲薄!于是,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股市、债市、汇市、楼市都应运而生,各种资本趋之若骛,各类人才精英云集。投资者利润丰厚,从业者生活奢华。

  问题在于:全球超过60亿的人口,不能仅仅依靠金融的繁荣而生存!人们的基本需求:吃、穿、住、行、读书、看病仍然需要农业、生产、制造、服务、运输等等基础行业的强大支撑。而资本的逐利性和贪婪性又天然的、必然的促使资本涌向金融业,并不断抛弃微利行业,直至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严重的失衡。全球经济最终会以货币市场的通货膨胀和实体经济的全面衰退同时出现,即滞涨这种极端方式,迫使资本退出金融市场转入实体经济,以躲避金融风险。也就是当投资企业创造的利润超过买股票、买楼房、买外汇的收益时,当物质保值而货币贬值时,资本又会进入实体经济寻求保值和增值,从而客观上起到重新平衡金融和实体双方的力量的作用!

但是,这一过程是痛苦而漫长的!

世界共产主义的兴起,十月革命,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皆因此而爆发!

无法保护绝大多数穷人的利益,就无法保住极少数富人的权利!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资本代表着富人,实体经济联系着穷人,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力量对比,实际就是富人与穷人整体力量的对比,力量的消与涨,如同太极的阴与阳,失去一方,世界将因此而颠覆!

   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必将引起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分化组合。首先,各世界、各地区经济体将制定各种新政策以力求在经济上自救,新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将卷土重来;其次,高昂的油价使跨洲、跨国的国际运输费用暴涨,大大降低了出口国和加工国的商品价格优势;最后,全球利率、汇率市场的急剧变化,全球资本市场的分化与组合,又促使各种投资、投机资本更加谨慎,纷纷回流以规避金融风险,这必将进一步降低全球经济的活力!

    因此,未来五至十年内各经济体的内部经济发展和内部经济循环将重新活跃,在各国经济中重新夺回主导地位,再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现有的全球贸易体系!

     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了人民创造财富的权利!

  压抑的情绪一旦被释放,激情所引发的创造力和生产率是惊人的,物质财富成几何极增长,各种资本也集聚成型!

  最初的资本就是来源于全国人民在各大国有银行的储蓄存款!

  我们的上两代人——祖父母和父母,他们有着吃苦耐劳的美德,也有着储蓄的传统——中国人民都穷怕了!正是这些相对于欧美国家的人民而言不足道的储蓄存款,一旦乘以13亿这个数字,其绝对值却又是异常惊人的!

  我们的政府正是利用国有银行这一杠杆,以较低的利率从人民手中获得了巨额的建设资金!

   国家有了足够的资金集中投资于重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能源、通信、国防等领域,国家才有财力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商业和贸易的繁荣与发展!中国人民以高负荷的劳动,极少的消费和享受{低收入和低保障限制着人们的消费},积累起了巨额的原始资本,使得中国的工业规模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成型。如果能够了解原始资本积累的艰辛与残酷,我们完全可以自豪的说:正是中国人民的勤劳节俭、无私奉献创造出了中国经济的奇迹!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正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劳动和长期积累的成果,是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和共同拥有的!现在,本应该是国有企业利用其资源、实力回报全体国民的时候!

  而众所周知,事实却事与愿违!

  其原因深刻而复杂:

    在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的社会中,企业投资成功了,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收益以利润上交和税收的形式大部分为国家所有!企业投资如果失败了,国家则成为最终的责任承担者。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走的是这样一条经济发展道路:

    在经济极端落后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私人资本或不允许私人资本的存在,因此投资都以国家为主。

    在外资还未大举进军中国之前,我国的投资主要是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投资为主。

    在发展本地经济和体现官员政绩的双重动力驱动下,加之各既得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地方财政投资的热情是无法遏制的!出于同样的原因和目的,国营企业也时刻有着强烈的投资冲动,而对市场需要和投资风险则考虑较少,或者根本不考虑。

    在人民一无所有的状况下,这种满地开花的粗旷型经济模式并没有多大的不妥,因为人民太穷了,什么都需要!只要有产品就不怕没人要,这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或紧缺市场!中国的私人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红极一时的乡镇企业都是抓住这一机遇期迅速崛起的。

     这一阶段持续了十几年,随着中国各地生产能力的急剧膨胀以及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这种粗旷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变成一种灾难:拥有强大生产能力或过剩生产能力的省份开始在全国寻求市场,并挤占其他省份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而相邻的省份也不甘示弱,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外省产品在本省的销售,并继续加大对本省产品的投资和保护。

    由于投资主体是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因此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地方财政投资主体为保护的已有的投资收益或财政收入,一方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采取行政手段打击外省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本省企业的财政投入或财政扶持,并指令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进行巨额的贷款,以迅速扩张本省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保住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份额。

    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转变成了各地方政府和各银行体系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的扩张和倒闭,直接影响到地方财政的收入、地方财政投资的成败,成了银行贷款能否偿还,能否盈利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涉及到地方领导的政绩和地方的稳定问题!保住了国有企业就保住了一切,因此,国有企业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源源不断的吸入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

    宏观经济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质的变化:急速发展、膨胀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使市场从紧缺型市场、卖方市场迅速转变为买方市场、生产过剩型市场。

    而投资方式却没有任何改变,财政资金、银行资金仍源源不断的注入国有企业,虽然市场容量已经高度饱和了,但谁也不愿意主动放弃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谁也不会主动压缩生产,更不会主动去申请破产。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投资投资再投资,扩张扩张再扩张,只到把竞争对手都统统赶出市场为止!

    如果市场是以私人投资为主,那结果就是优胜劣汰,资本雄厚、技术领先、管理严格的企业将最终胜出,而大部分落后的企业不久就会面临破产或兼并的命运。胜出者则赢者通吃,形成垄断经营!这种自然竞争虽然残酷,但企业在该破产时就破产了,该兼并时就被兼并了,该裁员时就裁员了,危机不至于积累和后移,其破产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致于引发社会动荡。

    而以国有企业和财政投资为主的经济模式却致使国有企业陷入了不会破产,不愿破产,也不能破产的尴尬境地!

    有财政资金、银行贷款源源不断的投入,国有企业一般是不会轻易破产的;有政府的支持、保护,国有企业谁也不愿意主动破产;同时国有企业已经成了庞然大物,一旦破产,不但地方上财政收入剧减,而且多年的财政投入将全部化为乌有;各贷款的国有银行也将血本无归,利息收不到、本金也要核销,呆、坏帐将因此剧增。国有企业本身则面临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同时下岗失业的问题,地方稳定都将受到影响。所以,国有企业也不能破产!

    经济问题无形中变成了政治问题,而且由于这一问题的形成和持续时间都比较漫长,谁也不愿意为历史包袱来承担现实的政治责任。因此,国有企业只有撑下去!地方政府、国有银行都已经和国有企业捆绑在了一起。

    现在的问题就严重多了!国有企业的产品不管有没有市场都不能停产;国有企业不管有没有收入都不能破产;国有企业不管救不救得活,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都必须源源不断地注入。

    第一点使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库存产品的积压问题十分严重,最终引发了全国性的产品价格大战,并迫使全国许多企业关、停、并、转。

    第二点使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成为改革和稳定的代名词,如何使国有企业起死回生,如何使国有企业重新盈利,如何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仍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三点刚使我国财政资金长久以来捉襟见衬,许多公共领域的自下而上生存的、迫切的投资不断推迟。同时银行呆、坏帐率也居高不下。

    这种经济模式和投资模式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留下了两大隐患:

    第一个隐患是:由于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是投资主体,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利益和区域经济利益总是存在无限投资的欲望,而各级银行则成为了指令性投资、放贷的工具,这种无限的、不受控制的投资必然造成全国范围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盲目投资消耗了我国本已奇缺的建设资金,形成了铺张浪费,使人们多年的血汗积累毁于一旦!重复建设则导致了相对的生产过剩,严重的生产过剩又引发了恶性竞争和恶性价格战,经过多年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大批中小厂家的破产,以及无数工人的下岗失业!

    第二个隐患是:与此相对应,大量企业的亏损、破产,致使银行贷款无法归还,由此形成了银行系统的巨额亏损。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一定范围内的国有银行亏损、甚至是金融风险都是可以承受的。而全国范围的生产过剩或是投资失误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则是巨大而危险的!中国国有银行在上市前估计40%—60%之间的坏帐损失则是极其危险的——它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在于,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国有银行的坏帐损失,作为存款人的中国普通民众,虽然不一定要求很高的利息回报,但是本金却总是会要回来的。在大量提款、大批提款(挤兑)的情形下,人民银行只能靠增发货币来应对(倒闭的工厂是无法追回贷款收回资金的),此时,恶性通货膨胀将一触即发。

    这是在一个封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危险!而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我国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使两大危机暂时得以避免:出口的快速增长暂时化解了国内生产过剩的危机;国有银行的股份化、国内外同步上市以及国家以外汇储备对银行进行注资使其从国外、国内资本市场获得了新的资金来源,从而暂时缓解了金融危机。

    国内的生产过剩危机曾经以激烈价格战的形式表现过,一大批生产落后、效率低下、资源高艳、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停、并、转,实际上就是被淘汰了。另一大批企业则抓住国家改革开放、鼓励出口的机遇,成为外贸主导型企业,并开拓出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一成就一举三得:缓解了国内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赚取了大量外汇;扩大了中国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使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中。

    然而,以扩大出口消化生产能力的措施,也掩盖了国内生产、分配中存在的严重不均衡、不公平,并使国内生产过分依赖欧、美市场。 一旦欧、美经济衰退或是陷入危机,国内的外贸型生产企业则首当其冲,随时面临生存危机。

    从理论上说,中国的各类企业都是集全民之力而发展起来的——国家的投资、银行的贷款(来源于低息甚至是负息的居民存款)、极低的粮食、原材料、燃料价格以及无与伦比的低人工成本。

    由于农产品和原材料(资源型)价格的是处于国家控制之下,人们无法通过自由提价来增加收入,因此,国家本应该通过立法和税收、财政手段,大规模、大额的直接补贴农民、工人以及低收入人群,使他们有能力消费各种工业品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准!国家有权利控制农产品、原材料的价格以保证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也就有义务以财政、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在工商企业发展壮大以后迅速弥补工人、农民的收入。而我国长期以来难以有效启动内需,与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手段缺乏力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使我国国民经济陷入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一方面,农民、工人、打工者这一巨大消费群体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拼死拼活的工作,时刻渴望着改善生活,但是其收入却又总是足够糊口,毫无消费能力可言;另一方面,少数高收入群体已应有尽有,钱很多却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去购买已拥有的产品;而厂家呢,看着十几亿想消费却没钱的人只能干着急,看着那些太有钱却又不消费的富翁的呢又没辙,其尴尬处境可想而知!

    对于绝大多数厂家来说,面临的问题就是:想消费的人很多很多,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钱,而有钱的呢眼睛又只紧盯着奢侈品。

    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衡、不公平是制约启动内需的重要原因,而以地方政府、财政、银行为投资主体的投资体制才是造成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生产过剩是相对的生产过剩——也就是缺乏购买能力的生产过剩,而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市场需求已绝对饱和的生产过剩)。所以,在内需一时无法全面启动的客观条件下,政府和厂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开放和出口也就取得了一举几得的成效。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这也隐藏着巨大的经济风险:一是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太高,一旦欧、美经济发生衰退或是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国内消费肯定无法消化这部分生产能力。这将会使大部分出口型企业面临或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并引发大量失业。而少部分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则会出口转内销,从而加剧国内同行业本已白热化的竞争。实际上,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重新燃起的欧洲贸易保护政策正使经济危机跨过大洋向中国国内迅速传递。出口曾经有效缓解了国内的生产过剩危机,这成了政府解决国内生产过剩危机的灵丹妙药!这种国内无力消费就让国外去消费的解决办法并不能彻底解决中国的生产过剩问题。国内消费由于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健全而长期低靡的问题并未解决,只是绕了过去——以出口来化解国内的生产过剩危机。现在,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一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相对生产过剩)又瞬间显露出来。所以,2008年、2009年中国的实体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过剩危机!全国性的价格战将有可能再次爆发,随之而来的当然是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一方面,部分纯出口企业(包括国家不再鼓励的资源、原材料等出口行业)面临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境况;

    另一方面,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将面临国内、国外同行更加残酷的竞争,价格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最后,相当多的出口企业也会缩小或放弃出口市场,转而出口转内销,猛攻国内市场,这也会促使国内爆发价格大战,从而淘汰国内大部分的落后企业。同时,幸存企业也必须付出利润剧减的代价!

    可以预见,如果短时间内世界经济不能复苏,那么新一轮的企业兼并、破产浪潮将席卷而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值得一看]全球金融风暴下的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