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

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

美国金融风暴,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空前的生存压力。中小企业生存环境艰难,一是自身规模小很难抵御外部冲击,二是受市场结构的影响。


 因此,欧美国家非常注意规范竞争环境,避免因大企业垄断而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从这两个维度上看,我国的中小企业都相当弱小。有数据显示,华南地区多数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销售额主要在5000万元以下,与美国相比,平均值不到人家的50%。这次全球金融风暴的消极影响,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我国中小企业与欧美的同类企业相比,面对的处境可能会更艰难。


 这次危机的根本性转折,发生在大量美国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资本市场一蹶不振之时。这意味着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已开始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和财富缩水,消费和投资需求被压抑,从而导致实体经济不得不减速。



                                                                            


                                                                                             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


 产业大淘汰逼近中小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在担当欧美企业加工车间的角色,发达国家一旦消费紧缩,依靠大规模加工赚取微薄利润的优势就迅速消失。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筑成三面高墙,受影响最大的当属外向型的生产和贸易型中小企业。


 产业结构层次低,生存空间有限。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生产或装配为主,很多企业无法实现产业提升,最终必然要被淘汰出局,这是产业发展规律使然。即使美国不发生金融风暴,这一淘汰浪潮迟早也会到来,唯一不确定的,是淘汰速度。


 《劳动法合同》的出台,客观上是在提高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实际上是在倒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2008年初,国内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因担忧成本负担而压缩、转移和关张的情况。另一个淘汰力量来自国际市场,特别是美国经济在小布什任内的持续衰退,大大挤压了以对外出口加工为主业的国内中小企业的收入和利润。


 外向型“小企业经济形态”前途看淡。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占中国总出口额的40%。在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三大主要投资和消费市场的环境下,这三个地区一旦出现实体经济衰退,会顺着全球产业链传递到各个新兴工业国家。


 从最能反映我国出口贸易趋势的广交会成交情况可以看出,全球金融风暴已直接冲击到了中国实体经济,“中国制造”首当其冲。本届秋季广交会,出口成交额仅为315.5亿美元,比上届广交会下滑了17.5%,超过七成企业订单下降。密集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型企业,在蓬勃发展了近三十年后,其外向型的“小企业经济形态”前途看淡。


 中小企业淘汰将向纵深传导。今年1~4月份,山东省亏损企业亏损额达78.4亿元,增长153%。今年1~8月,江苏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262.78亿元,同比增长86.3%。5月份以来,江苏这一外贸大省的单月进出口增幅持续下滑。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省GDP总量6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的前四个月,浙江省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21%。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共注销、吊销企业12375家,同比增长6.87%,有1200多家企业歇业关停,创造了浙江省近十年来企业关停的历史纪录。


 在民营经济最活跃的温州地区,今年7月初的调查发现,有1009家企业停工或半停工,另有250家企业倒闭,合计1259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8.1%。在这样的环境下,境外企业也难独善其身。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有近50家港企申请清盘,以主营制造业和零售业的中小企业为主,其中也不乏合俊、泰林等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企业。据东莞市政府预计,今年全年东莞将有1000家企业倒闭,其中至少六成是港资企业。


 中小企业突围路径选择


 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几率,以度过此轮全球产业“寒冬”?近期各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对策。管理学界侧重于企业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经济学界则从宏观环境、产业角度入手,也有人强调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事实上,只要在其中某个方面下足功夫,都足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现实生存能力。


 开拓发展中国家和内地消费市场。我国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已经很高,在发达国家市场消费紧缩的情况下,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市场空间的可能性已不是很大。尽管如此,中小企业仍可以采用适度扩张策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开拓内地广阔的消费市场。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在开放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惰性,即过度依赖出口加工,而甚少投入开发国内市场,这种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了背靠广阔待开发市场却向外“讨吃”的现状。在目前国际市场疲弱,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需要而且必须掉转头来,立足于新兴市场,开拓新的企业生存空间。


 向轻资产、低资本密集度的服务业转型。在产业选择方面,加工业由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大潮早已结束。从本世纪初开始,已经出现了低附加值产业移出中国,国内也出现了加工企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现象。国内的传统优势行业早已疲态尽显,如目前的纺织服装企业,有2/3在亏损或亏损的边缘,只有1/3的企业有盈利,利润率大约在8%左右。


 目前,一些外资企业逐步将新技术引入国内,在我国建立研发中心,但这种技术外溢现象,未能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这样的产业结构,必然挤压缺乏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使它们转移到经营成本更低的地区。有能力提升技术水平的企业,则通过成为外资企业的外协或供应商以求生存。


 一些有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已经开始放弃制造业,转入与社会消费结合更紧密的第三产业。在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缺位、外汇管制、对外投资受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突围路径的选择上,更适合向轻资产、低资本密集度的服务业转型。


 资源整合,创造生存机会。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预计政府会有新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在税收、资金、市场准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企业目前面临的资金紧张状况,不可能一下子得到改善。中小企业资金少,限制了规模发展不快,与大企业的对接能力低,机会也少。因此,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盟”,在产业萧条期应该提上中小企业的决策议程,无论是业务层面、股权层面的合作,只要能很好整合企业之间的相互资源,就能为企业争取到新的生存机会。


 抓住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机遇。中小企业应该重点关注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国城市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已被外资、合资和大型国内企业占据,中小企业在城市市场中已经丧失了发展先机,但农村市场还处于待开发状态。随着这一轮新农村建设的启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这将引发城镇服务业和村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其市场规模与中小企业的体量是相匹配的,中小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不仅是基于未来国内市场发展的长期战略,也是企业要度过“寒冬”的现实选择。


 这次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冲击强烈,全球经济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为了应对难关,欧美各国还有可能强化市场保护主义政策。依靠自我调整实现企业转型,这在理论上成立,但现实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既有制度和路径约束,往往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才能有效解决。


 国家近期出台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


 财政:今年以来,财政部安排19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10月29日,中央财政新增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支持。


 税收: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11月20日,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到17%。


 信贷:今年8月,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要求这部分额度必须用于中小企业、农业或地震灾区。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收费:自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中小企业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