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

全球的金融风暴也席卷全球,中国企业以及国外的企业都面临全新的抉择。与此同时,管理受到空前的重视。


中国和中国企业面临重大转型和考验


前不久我也在纽约参加了一个由IBM举办的全球亚洲领导人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有专家预测未来中国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印度是日本的两倍。很多人也在这样一个论坛上面提出一些问题,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全球化过程当中成为市场的领先者?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为全球生态系统当中的平等合作伙伴?中国如何才能获得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今年发生很多事情,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以后,中国企业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度过经济寒冬?如何重拾公众信任?如何肩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责任?这些问题让我联想到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个故事,就是郑和下西洋。


大家知道,在1405年郑和率2.7万多名将士开始首下西洋的征程,28年当中友好的访问世界各地,他的壮举震惊世界。郑和为什么在那样一个年代要去航海?要到世界各地去呢?其实郑和下西洋的秘密就是郑和本身也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他出生在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去麦加是他的理想。作为伊斯兰教的圣徒,能够到麦加是无限的光荣,所以他的心目当中除了有一个肩负传播大明文化的使命之外,还有就是要去麦加朝圣。另外他有坚固的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帆船。2.7万名将士形成这样一个强大的舰队,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强大的。所以郑和能够代表大明访问世界各地。他成功的秘密给中国企业的启示有两个:一个就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寒冬的时候,要去寻找心中的圣地麦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观;另外一个就是要修炼内功,打造乘风破浪的宝船。这个宝船是什么?心中的圣地麦加是什么?就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


我是在2006年12月份在中国企业家峰会上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两年来有很多的争论。有很多人反对,也有很多人赞成。最近我发现大家的共识越来越一致,认同度越来越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为什么很多企业能够成功?能够持续的成功?其实是有管理在起作用,有管理的创新在起作用。


中国管理30年大盘点


回顾历史,从宏观上来分析,中国企业管理30年可分成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年至1984年,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启蒙时期。那时邓小平就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一定是就要比人家管理得更好,这句话非常有预见性,而且把“管理”直接提了出来。1988年在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有标语写着: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可见当时我们的管理追求的就是效率和有效性。

  同一时期海尔的张瑞敏在喊“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并带人砸冰箱,海尔后来的管理成为全国很多企业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那时TCL的李东生在总结“边建工厂,边建市场”、“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经验之谈;深圳沙井镇万丰村,发动村民参股兴建工业村,创立“万丰模式”;马胜利出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以推动承包而闻名全国。这些都是在中国企业管理史上有着历史意义的事件,此时的管理虽然显得粗糙但不乏实用。


第二个阶段,1985至1993年,这是制度创新时期。中国企业经过第一轮发展之后,有很多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像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开店,统一操作、标准化管理,给当时的中国餐饮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当时郑州有一个亚细亚,进行全国连锁管理,但4年之后却倒闭了。当时外资企业一流的管理给予中国企业很大的冲击,大家纷纷开始进行制度创新。


第三个阶段,1994至2000年,是中西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成就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企业集团。长虹、海尔、TCL在这一个时候崛起。在这一个时期,KPI管理模式引入中国,很多企业绩效考核的时候用平衡积分卡。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刘光起的A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成为体系。


第四个阶段,2001至2004年,是接轨国际时期。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引入六西格玛。2004年6月,一周之内,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GE前CEO杰克.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领袖进行的尖锋对话和战略大师波特的演讲在中国“扎堆儿”。TCL借着并购汤姆逊,开始了国际化的探险。华为大步开始国际化之路。国家民族工业的先驱香港招商局产业重组、再造辉煌;商学院MBA、EMBA课程受到欢迎,这一段时间,我本人也去学习了EMBA。


第五个阶段,2004至2008年,中国管理模式萌芽时期。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同志在2006年11月10号,讲过一句话:“照搬外国的管理模式难以搞好中国企业”。这是我看到当时国家领导人最早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和创新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


李东生说了一句话: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是无能了。郭咸刚、张裘、邓世敏等开始研究中国管理模式,并纷纷著书立说。波士顿咨询公司和沃顿商学院:美国、欧洲和亚洲跨国公司的CEO正在关注中国管理模式。香港招商局的“和而不同”,蒙牛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广为人知。这是很好的中国管理思想,付诸在实践和行动当中,这就是中国管理模式。


从微观来讲,企业发展也要经过五个阶段。


 \"\"


从创业开始,企业要经历创业阶段、集体化、规范化、精细化、协同管理五个阶段。正好跟前面总结的五个阶段是一一对应的。


这五个阶段是许许多多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总结而来。


 \"\"


 


一个成长型企业从一个阶段到另外一个阶段要经过一系列变革。管理模式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30年,中国企业管理取得了很多成绩。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学习、奋斗、追赶,并走向创新的峥嵘岁月。中国经济的成长有赖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管理的进步。一大批中国企业进入了精细化管理和协同管理时代,形成了成功的管理实践。管理教育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兴起,标志着中国管理模式开始萌芽。


我认为过去30年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崇洋媚外;第二,盲目复制、缺少创新;第三,不成体系、不成标准。国企业的管理有观点无理论,有理论无体系,有体系无原创。中国的企业管理就像是垒石墙,因人而异;西方企业的管理则像是在垒砖头,砖头是标准化的。中国管理的体系如果做到标准组件形成起来,企业之间的协同就变得更加容易,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因为企业要对接和协同,大家的管理要标准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