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变则通”

对外贸易“变则通”

危机当前,浙江外贸企业顶着寒流努力祭出新招,走上一条自我扬弃的道路。正所谓:变则通,通则达。


 


 


浙江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对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对俄罗斯、伊朗和印度等国家的出口更是增长较快,累计增速均超过50%以上。


“出口八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飞机”。如此刺耳的声音言犹在耳,浙江外贸已顶着寒流努力祭出新招,走上一条自我扬弃的道路。创建自主品牌,谋夺定价权;开发新兴市场,积极参与境外投资,潜心于技术改造。


宁波如意公司董事长储吉旺说,他们通过技术革新尝到了外贸甜头,现在世界上一台电动前移式叉车可卖2.5万美元,销售额相当于120台手动液压搬运车,生产所耗的厂房、电力等资源却比传统产品下降数十倍。


品牌增效


曾经以贴牌加工出口为普遍特色的“浙江制造”,如今正在逐渐朝自主品牌闯世界的“浙江创造”进军。


2008年年初以来,文具制造业遭受“寒流”,很多企业出现亏损,而宁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原来,该公司利用“得力”文具作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的影响,先后在100多个国家注册“得力”商标,将公司销售网络延伸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自主品牌的创建,使得力文具直接面向消费者,公司有了更多的产品定价权。2008年,公司在2007年涨价5%的基础上两次调价,累计涨幅12%,消化了成本压力。2008年1—11月,公司实现文具出口2.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自主品牌为企业增效达1000余万元。


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武精公司也给国际买家贴牌生产,但在去年向13个国家申请注册了“WG”商标,已有12个国家获准。“没有国际商标,在国际市场就容易处处被动,有了国际商标,企业就如同有了一道‘护身符’。”武精公司董事长朱申明品尝到了国际商标注册带来的甜头。今年,印有“WG”商标的产品在南非市场销售增长了好几倍。“有了国际商标,不再是人家要不要我们的产品,而是我们产品价格高低的问题。”


来自外经贸部门的抽样调查显示,浙江企业出口额中有18%是自有品牌出口。而来自经贸委的统计数据则表明,全省企业境外商标注册累计达1.7万件,成为全国境外注册商标最多的省份。


为了鼓励自主品牌出口,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近日,浙江省外经贸厅公布了首批200个浙江出口名牌。这200个出口名牌涵盖了机电、编织、轻工、建材冶金、化工、农产品及其他7个行业大类。这些获得出口名牌的企业可以在境外参展、境外商标注册、境外宣传、境外营销、品牌保护等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出口转向


杭州众望布艺有限公司生产的家纺面料70%出口美国。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总经理杨林山把市场的目光投向了新兴的中东市场。根据中东消费者的喜好,“众望布艺”新开发了六七百种带金色、金黄色印花图案的面料,在10月份的迪拜家纺展览会上一炮打响。目前,“众望布艺”中东市场所占的出口份额已由原来的5%上升到20%。最近,公司正在筹划在迪拜开设分公司。


面对出口受阻,浙江不少外贸企业把销售重点由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宁波甬南纺织品有限公司有10多年的外贸经验,产品95%出口。从2008年开始公司调整战略,着手开拓国内市场。现在公司产品开始出现在好又多等超市,并且用上自己的品牌。


“布老虎”是余杭家纺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内首倡“整体家纺”新概念,已发展了100多家连锁店。去年下半年以来,余杭共有100多家家纺企业与“布老虎”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开拓国内零售市场。


一场轰轰烈烈的“出口转向”运动已经在浙江外贸行业展开。浙江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对拉美、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保持在40%以上,对俄罗斯、伊朗和印度等国家的出口更是增长较快,累计增速均超过50%以上。


产品升级


几年前,浙江伴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苦功搞了技术改造,现在企业新接手的外贸订单科技含量很高,利润空间也大。今年从美国客户手中新接的一份订单就很有意思,加工这批服装不用缝纫机,而要用特制设备直接将面料粘起来,制成的衣服轻便,还防水防风。加工一件这样的衣服,“伴宇”能赚30多美元,是加工普通休闲装的6倍。


同伴宇类似,宁波如意公司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如意公司主要生产搬运车产品,由于液压搬运车技术含量低,各企业竞相“杀价”,一台液压搬运车出口后利润不到20元。企业经过科技创新,在去年广交会上推出先进的电动前移式叉车,比市场同类产品使用寿命延长了5倍,而成本却降低了一半,为企业赢得了近百万美元的外贸订单。


越来越多的浙江外贸企业意识到,只有把技术创新、设计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外向拓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重组中,浙江外贸企业正积极参与产业投资和跨国并购等境外投资。


在博茨瓦纳,绍兴的达亨集团已成为当地纺织龙头企业。达亨的主要出口产品——家纺及床上用品,在国内完成棉纱和纺织生产加工后,将半成品出口到达亨集团博茨瓦纳有限公司进行拷边、包装等后道处理,产品在当地很畅销。


2008年,达亨进一步拓展境外投资领域,投资建设融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为一体的中国——博茨瓦纳自由贸易区。


据介绍,达亨集团80%的产品用于出口,出口量从1995年的零起步到2008年前三季度的自营出口6403万美元,实现了从贸易型公司向生产加工型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浙江已经拥有4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康奈集团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华立集团泰中罗勇工业园、前江投资公司越南中国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吉利公司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2008年6月底,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规定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博)览会和境内重点区域性国际展(博)览会,推动企业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境外设立营销网点或生产加工企业、境外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和劳务合作,着力打造自主国际会展平台。


《市场导报》记者从省外经贸厅获悉,2008年浙江省境外投资总额首次突破9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达到8.6亿美元,超过“十五”总和,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记者观察


1月的浙江,气温骤降。


席卷而来的寒流中,还夹杂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阵阵“凉意”。


订单下降、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信贷紧缩,“五虎”同时下山,使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浙江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


冬天是一次残酷的淘汰,但更是一次伟大的孕育。聪明的浙商深谙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总是有办法把一场场危机变成一次次洗牌胜出的机遇,变成一个个浴火重生的传奇。


这一次,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样不会例外。对他们来说,从来就没有过不去的冬天,也没有等不来的春天。现在就如船过三峡,激流险滩,水中还有无数暗礁,成功穿越就能收获“高峡出平湖”的动人景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时代,这是愚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将直上天堂,我们都将直下地狱……”这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里的一段文字,用它来描述2008年的浙江外贸业,同样是贴切而又意味深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对外贸易“变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