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领导会造势

魅力领导会造势

管理还需要造成一种形势,以形势管理部属,让部属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方向,自动自发地朝有利于公司的方向表现。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有时需要亲力亲为,有时并不需要亲自操刀,只需要“做做样子\”,造成一种形势,做个榜样,意思是号召大家。如果一个领导,什么都不做,只知道发号施令,就不会产生一种榜样的力量,甚至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人都有这个特点,总喜欢去模仿上级。领导怎么做,部属就会怎么做,领导的行为对部属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常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就是领导文化,也是不无道理。


皇帝亲耕的启示


成语“一亩三分地\”比喻为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甚至作为利己主义的代名词。那么,“一亩三分地\”这句成语是怎么来的呢?满族原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1644年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居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便在惊蛰时分乘龙车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当时划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演试“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并以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将地改作它用。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人们推而广之,将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


皇帝的亲耕是一种仪式,称为籍田礼,指皇帝在特定的地方模拟耕田。皇帝的亲耕自古有之,但属清朝最为勤勉。据学者统计,清代各朝皇帝,在位260多年,共祭先农和亲耕240多次。其中像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来此亲耕和观耕达到了五十八次。


黄仁宇先生在他著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过万历皇帝的亲耕仪式。仪式如同演戏,有导演,有群众演员,有主角。


在“亲耕\”之前,官方在教坊司中选取优伶扮演风雷云雨各神,并召集大兴、宛平两县的农民约200人作为群众演员。这幕戏开场时有官员2人牵牛,耆老2人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包括粪箕净桶,作务农之状,又有优伶扮为村男村妇,高唱太平歌。至于皇帝本人当然不会使用一般的农具。他所使用的犁雕有行龙,全部漆金。他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耆老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就完成了亲耕的任务。耕毕后,他安坐在帐幕下观看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各官如法炮制。顺天府尹是北京的最高地方长官,他的任务则是播种。播种覆土完毕,教坊司的优伶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表示陛下的一番辛劳已经收到卓越的效果,以至五谷丰登。此时,百官就向他山呼万岁,致以热烈祝贺。


皇帝亲耕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以身作则,为敦促老百姓下地干活,以保证来年的收成。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许多行为都具有象征意义,亲耕更是如此,尽管皇帝只是做做样子,用现在的话叫做秀,但做秀有做秀的意义,有做秀的好处,不能刚有务实主义,没有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不管国家也好,企业也好,都少不了形式主义的活动。在企业,一些形式的东西还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为领导者,也需要一些形式上的管理去管理部属,去关怀部属,去影响团队成员。同时,通过一种形式管理,在部属面前展示一种亲和的力量。


形式也是一种力量


皇帝的亲耕仪式既然延续了二千多年,固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仪式告诉臣民,最高领导对农业非常重视,希望大家也重视农业生产,勤为耕作,确保农业丰收。同时,也通过此举告诉臣民,皇帝愿意和臣民一道,同甘共苦,把国家建设好,让人民丰衣足食。连皇帝都亲自耕作,难道你还不想耕种?所以,这种象征意义也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如今国家主席在植树节,植一棵树,铲几铲泥土,浇几滴水,其道理也一样,通过最高领导的参与和“做秀\”唤起人民积极从事这些有益的活动。


在其他的组织中,领导者的这种象征性活动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增加部属对领导者的信任和敬畏,从而激发内心的动力,推进和加速组织目标的完成。


在二战期间,一个寒冷、阴雨连绵的下午,巴顿遇到一群士兵正在修理一辆被敌人炮火打坏的坦克。由于通往前线的道路太拥挤,这辆坦克已被拖到道路外十码处。见此情景,巴顿命令他的司机立即停车,他从车上跳下来,走到失去战斗力的坦克旁边。他围着坦克前后地看了一遍,随后竟爬进了坦克底下去。两名正在修理坦克的机械师看见在泥浆中闪闪发亮的银星,十分惊讶和敬畏。他们刚想向将军报告并致谢,却被巴顿用手势阻止了。巴顿一边专注地看着机械师的修理动作,一边不时地为机械师递上所需要的工具。他的眼神的和动作都在传递着对他们的信任和关心……


据巴顿这次视察的那个师的副师长说,巴顿在坦克下面足足待了二十五分钟。当巴顿回到吉普车上时,浑身都是稀泥和油垢。他的副官问他:“长官,坦克哪儿出了毛病?\”巴顿回答说:“不知道。但我确信,整个师马上就会传遍我曾爬在泥水里修理坦克。\”巴顿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和激励自己的部队。这种无声的举动,是一种示范和感召,它产生的效果绝对不亚于战场上的铿锵动员,这就是必须的“做秀\”,不可缺少的“形式\”。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能经常进行,只可偶尔参与,否则,部属可能产生心理疲劳,对你的行为开始麻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要适时地做一些形式上的活动,偶尔“做做秀\”,让员工感觉到你和员工是站在一起的,一起高举统一革命战线的旗帜。比如,领导可以偶尔去员工食堂吃吃饭,和员工去打打球,既拉进了和员工的距离,显示亲和力,又营造了一种和员工感受企业生活的氛围。


网上曾有一篇题为《老板给员工的最高年终奖励》的帖子,附带多张照片。一小企业老板在公司的年度表彰会上,跪着给获得最佳员工奖的两名员工洗脚。


网友在帖子中描述说,几日前的一个下午,自己在北辰企业的表彰会上经历了感人的一幕。在文艺演出告一段落后,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公司的两位经理上台为两位获奖员工颁奖,奖品是华东五市游和一套豪华床上用品。让所有嘉宾没想到的是,主持人神秘地令两人坐在幕帘后面,感动在场所有人的一幕发生了:两位公司经理正跪着为朦住双眼的两位员工洗脚。


网友评论说,场面太离谱了,有点像演戏,看看女员工和家属等人哭得一塌糊涂,有点太假了,不可信,还把救助的当地农村贫困中学生也拉来了,太煽情了,简直就是做秀。


更多的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老板很有人情味,并非做秀,人格的尊重和奖励是最高的奖赏,能弯下腰确实太困难了!为自己年龄和社会地位都比自己低的人洗脚,就更没的说,让人震撼,让人感动!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增进企业上下团结、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是有益的,值得肯定鼓励!


即便是做秀,也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做秀。一个组织,没有一点“煽情和渲染\”,组织就会少了很多的“气氛\”,团队就少了一种和谐和感动。其实,一个老板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只是这样的事情太少见了。


形势管理优于硬性管理


我们人性中有一个倾向,你越是要我怎么干,我越不愿意怎么干,我喜欢自己主动去做,不喜欢被动去做。所以人们常说,我最讨厌人家强迫我做什么事情。管理中,仅靠硬性的制度管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管理还需要造成一种形势,以形势管理部属,让部属根据形势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方向,自动自发地朝有利于公司的方向表现。硬性管理就是规定要怎么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规定的比较死。形势管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软性管理,就是采取迂回路线,不直接要求你怎么做,但面对形势,你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当硬性管理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尝试造成一种形势管理。


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李悝为了加强国防力量,想采取“育兵于民、全民皆兵\”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都具有一定的战斗力,练好箭法。当战争需要时,随时可以征兵直接作战。如果下令要求老百姓练箭,效果难以保证,每个人都去练,随便射几下,效果很难保证。那怎么办呢?李悝不直接要求老百姓练箭,而是颁布一道法令。法令规定:遇到查不清楚的案子,官府就把双方当事人叫去,让他们比赛箭法。谁的箭法好,就判谁赢得官司。你想,谁家也不能保证不碰上打官司的事,所以,为了到时候能赢得官司,家家户户都买了弓箭,一没事就练,而且练得认真而卖力,个个练得箭法高明。政府不用出一分一毫,却能让老百姓自觉自愿地练出过硬的杀敌本领,这比开设民兵训练营效果要好很多倍。


李悝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势管理,轻轻松松就解决了问题。就像在有水流的小溪里放一倒漏斗状的竹制筛网,小鱼喜欢逆水流游动,一不小心就冲到倒漏斗里面,再也出不来。形势管理是一种很具智慧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思维也是倾向于直接思考,不习惯于拐弯抹角,而形势管理是迂回的,非直线的。要造成形势管理,就需要拓展“拐弯思维\”,走非直线路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魅力领导会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