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行业先后卷入高薪门 企业高管直面薪酬危机
“高管薪酬”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
在马明哲无心“高薪江湖”后,有国资背景的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以4000万元独领风骚;兴业银行则因“高管薪酬问题尚需论证”而推迟年报;奥巴马痛批AIG高管高薪。一时间,“高管薪酬”成为今年关注度最高的词汇之一。
引火上身奥巴马怒批AIG
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因经营困境累计已接受超过1700亿美元政府救助。它在15日决定向公司部分高管支付2008年奖金1.65亿美元立即引起一片讨伐声。在这片反对声中,甚至包括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根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6日在白宫会见小企业代表时说,AIG因鲁莽和贪欲陷入财务危机,发巨额奖金的做法引起公愤,不知道
这家企业如何向纳税人交代。AIG本月公布报告显示,这家企业去年第四季度亏损617亿美元,创企业亏损纪录。然而,按AIG的说法,这1.65亿美元是
基于与员工合约的要求,公司必须依法行事。如果拒付奖金,公司将遭起诉。
奥巴马认为,“奖金事件”显示政府需要全面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比如设立某种解决 “问题金融机构”的机制,以使政府在类似“奖金事件”出现时能同时保护纳税人和金融系统。他说,政府打算与国会一道为实现这一目标努力。
纽约州总检察长安德鲁-科莫16日在CNBC电视台的直播节目中表示,他已对美国国际集团(AIG)发出传票,以强制这家保险业巨头提供向员工发放有争议的红利明细。
集体飘红地产薪酬逆势上扬
在金融企业高管天价薪酬曝光后,地产业的高薪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根据太和顾问调研的数据统计,2008年度房地产行业的薪酬整体增长13.8%,高于去年的10.3%,也高于前年的8.9%.同时,房地产企业的平均利润却出现了整体下滑。
截至目前,已经公布年报的13家房地产公司中,多数企业高管薪酬增长明显。一面是房地产业资金链趋紧的呼声,一面是高管们居高不下的薪酬,房地
产业的“自相矛盾”实在让人看不懂。年报中公布的数字及个案,让国内的房地产业极为震惊。实在难以想象地产公司表示“面临滞销、资金周转而需裁员降薪生死
线”时,地产高管们却拿着比2007年更高的收入。
新“躲猫猫”兴业银行推迟年报
本来3月17日公布的年报,却突然改到了4月28日,而股价却意外大涨6.98%,业兴银行3月16日的蹊跷表现让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来自兴业银行的消息称,原定于16日晚公布的公司年报,因高管薪酬问题尚需论证而推迟至4月28日公布。公司方面的解释是,考虑到高管薪酬目前
受关注程度较高,而有关部门尚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所以将年报推迟至4月公布,在此期间公司将参照其它金融同业的做法进一步论证高管薪酬的相关问题。
两极分化长江证券收入差距惊人
长江证券卷入薪水门的主因是其业绩降、员工收入降但高管薪酬反升。根据长江证券最新公布的年报,2008年长江证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73
亿元,同比下降58.22%,净利润7.02亿元,同比减少70.32%.长江证券的业务及管理费8.64亿元,比上年下降34.59%,其中职工薪酬同
比减少是一个重要因素。 2008年长江证券职工薪酬3.78亿元,比2007年的7.69亿元下降50.85%.
然而,2008年长江证券14位高管薪酬合计692.39万元,薪酬增长达21%.其中,董事长胡运钊年薪107.91万元,总裁李格平年薪
96.95万元,二者薪酬增长均超过14万元。另外吴丕斌、胡刚等4名副总裁的薪酬也都增长9-12万元,而万友思、梅咏明等2名职工监事薪酬也分别增长
15.97万元、5.76万元。 4名独立董事也有3名独董的薪酬各增长6万元。
独领风骚格力朱江洪4000万年薪
格力电器在2005年12月23日公布股改方案,公司控股股东珠海格力集团除支付股改对价外,还作出了特别承诺,将从所持股份中划出2639万股的股份,作为格力电器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
在2008年4月2日解禁的限售股中,分别有朱江洪和董明珠所获得的第二批股权激励250万股,持股成本为3.87元。以2008年12月31日格力电器的收盘价19.44元计算,2008年朱江洪及董明珠的股权激励所得分别为3892.5万元。
虽然2008年年报没有出来,但根据2007年朱江洪和董明珠二人年薪分别为145万元和133万元计算,二人2008年总收入均超过4000万元。
“我们相信,根据目前的法规,格力董事长年收入超过4000万元,而总裁约3988万元,均是合法收入。即使这样,人们仍要质疑,这合理吗?社会的公平正义何在?”有投资者提问。
格力董秘刘兴浩回应说:“这不是年薪,而是股权激励收入。”而据他估算,两位当事人的年薪收入大概都是200多万元“。
专家点评
行政命令限薪并不可取
“高管薪酬的制定不够透明,也并不能体现相当一部分股东对高管经营、管理绩效的认同程度。 ”财经评论员、经济学博士马红漫说,“有的公司高管本身也拥有不小股权,在董事会内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自己给自己订薪酬的方式确实无法得到有效制约。 ”
马红漫对此建议,对于制定高管薪酬等公司敏感议题的决策,上市公司可以考虑引入 “类别股东分别单独投票”制度。即可以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分开投票。
“说得更清楚、便利些,可以将中小股东单独划出来投票。 ”他举例说,公司可以设定500万或者1000万股本以下的为中小股东,按此标准将股东分为两部分,各自进行独立投票,议题需在两部分均获半数以上支持方能通过。
针对限薪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表示:“行政命令强制降薪的做法并不可取。
”企业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地区,自身能力和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到底高管薪酬多少是合理的,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标准,没办法做到“一刀切”。事实上,现代企
业制度的根本也就是发挥企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高管薪酬问题还是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机制来解决。
“监管机制一定比限薪更为有效。 ”孙立坚表示,在高管享受股权激励机制的同时,能否将高管部分资产作为抵押。 “这是一种制衡机制,对企业管理者也能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如果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这部分资产可以进行清算从而保障企业运转正常。 ”
(友商网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众行业先后卷入高薪门 企业高管直面薪酬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