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手”人民币

外贸“新手”人民币

  4月8日一大早,张强(化名)心怀忐忑地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从密密麻麻的邮件中挑出那封伊朗老客户的邮件。张强是河北一家紧固件工厂的业务经理。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客户要求用人民币支付的情况。”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非常为难”。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美元一路下跌,包括张强在内的中国外贸经理们都在努力摆脱美元的束缚,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呼声四起。

  然而,当真有海外客户揣着人民币上门的时候,他们带给许多中国外贸企业的,却是无尽的烦恼。这种烦恼在现行的管制制度下不大可能得到解决。

  作为对这一现状的变革,4月8日,在新一届广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被业界视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实质性一步。

  整个中国的外贸商人们,都在盼望类似的改革能够使他们用人民币做生意更加便捷,尽管要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用人民币的烦恼

  不久前,一位伊朗客户向张强订货,并预付了20%的美元订金。等到2009年4月初,工厂将货物生产齐备,张强便通知客户安排打余款。

  就在这时,张强突然接到客户的邮件称,要求用人民币直接支付这笔货款——这位伊朗客户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他们在中国的人民币账户有一定存款。

  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立即让张强“头大”起来——本已签好的合同要重新修改。考虑到其中的汇率波动,需要把货物单价改小,出口核销的金额也要改小。最重要的是,十几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也没有了,由此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

  在考虑再三后,张强的老板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伊朗客户最后只好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以支付货款。

  “生意虽然做成了,但对方很不满意。”张强委屈地说,从那以后,感觉那位伊朗客户对自己的态度冷淡了许多。

  伊朗人或许不大容易弄懂中国外贸商人们对人民币付款所持的复杂心态。这种心态与2008年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势有关,更是中国特殊的外汇制度的产物。

  按照中国目前的外汇管制规定,国外买家不能够直接从海外向中国境内支付人民币。

  在华尔街崩溃前后,随着美元剧烈波动,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变通方式开始在外贸界流行:国外采购商通常会指定其在国内的分支或者代理机构通过国内人民币账户付款采购。比如在义乌繁华的外贸商品城里,使用人民币支付已成为买卖规则。

  而张强的烦恼正来源于此。对于那些手续正规的外贸工厂来说,这种变通方法不需要承担汇率风险,“然而在本质上,这已经变成了一种内贸形式,因此不能享受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张强解释说。

  当然,在更为广大的非正规地带,通过种种变通,出口退税损失可以不需要买卖双方来承担。

  “由于义乌存在这大量的家庭作坊,许多工厂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老外们就直接过来采购,直接用人民币支付,价格也相当优惠。”义乌一家外贸代理公司的郭先生说,由于工厂在生产环节未缴纳增值税,出口商和采购商得以避免承担出口退税方面的损失。

  “合理而不合法的办法,在这里广泛存在。”郭先生说。

  如何抛弃美元?

  不过,对于广大中国外贸商人来说,要抛弃美元仍然不容易。

  山东烟台一家大型水果出口商的业务经理郭女士说,她的公司每年出口近1万吨的苹果,几乎全部是采用美元收款。

  在美元猛跌时,她也尝试过人民币报价,但是报出去的价没有一个获得回复,最让她“晕”的是,还有几个老外在电话里问他“RMB”是什么。

  美元在中国外贸中多年的传统地位根深蒂固。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鼓励出口,审批机构对国内出口企业申请美元账户的控制大为松动,可以不经过代理直接收受美元货款。于是越来越多的外贸工厂拥有了美元账户。

  但美元有时确实很致命。对于珠三角一些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美元结算所带来的汇率损失让脆弱的利润朝不保夕。在过去一年中,因此而消失的企业不在少数。

  “所以汇率一变动,工厂就往越南跑了。”深圳信诺贸易有限公司的周经理说。

  商人们也想过很多办法来试图驾驭美元这头怪兽。在2008年美元波动最疯狂的时段,中国工厂通常会选择以人民币报价,以人民币来签订付款合同。而在出口结汇时,中国工厂会要求客户转用美元支付,以当天汇率结算,以锁定汇率风险。

  “可是这等于将风险变相推给外商。”泛太国际(上海)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祝经理说,那些议价能力不强的外贸工厂很难要求外商这么做。

  而且,即便是采用结汇当天汇率以美元收款,中国的外贸工厂仍然需要承担许多额外支出。

  企业收入美元后,为规避汇率风险通常会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目前,中资银行远期结售汇标准为:买入3个月美元按交易金额的2.5‰,卖出3个月的美元按交易金额的5‰收取费用。而外资银行的收费标准比这还要高出一截。

  交通银行在一份题为《人民币国际结算的重大意义与现实挑战》的最新研究报告中说,委托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成本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这对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而周边国家国内又不能进行美元流通,因此结算通常需要经过人民币—美元—人民币的两次兑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每年又需花费不小的汇兑成本。目前,美元兑换人民币银行需收取1.25‰的汇兑费用。

  复杂的汇兑程序延缓了货款的回收。“目前,涉及到结汇的收款周期通常为3—7天。”周经理说,这对资金的周转不利。

  在珠三角,比较常用的方式是,要求国外客人把美元打到其在香港的离岸账户,然后从离岸账户通过香港的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再转进国内来。但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出口核销,自然也无法获得出口退税。

  跨境结算憧憬

  在现行外汇制度框架下,无论沿用美元还是改用人民币,都难以摆脱困境,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开放度提高,将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市场需求正日益强烈,这在边境贸易和地下交易中的反映尤为明显。

  央行南宁中心支行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的边境贸易,一直以来均以人民币结算居多。在广西最大的边贸城市凭祥,2008年边境贸易额81亿美元,其中近六成采用人民币结算。

  交通银行的前述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中有升,这一态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持续。与此同时,中国的CPI逐步回落的趋势也已基本确立。人民币对于国外商人的吸引力正在增长。

  “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对那些在大陆开工厂的港资、台资企业的利好还要更大一些。” 深圳信诺贸易有限公司的周经理说,虽然本次试点细则还未公布,但可以预见的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将大大降低外贸的风险及成本。

  人民币跨境结算,将使张强们的烦恼走向终结。对于外贸工厂来说,使用人民币签订外贸合同,材料、成本的收益基本可以锁定,也不需要承担汇率的风险。

  在珠三角,许多外贸商人已经在急切地呼吁在新一届广交会前出台人民币跨境结算实施细则,“这样可以让出口企业在广交会上大胆地接订单。”广东省丝绸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说。

  而且受益的还不仅仅是外贸企业。

  对于那些母公司在境内,但在海外有投资的中资企业,或是母公司在境外,但在境内有一定投资规模的企业来说,今后他们自己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也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再也不必为汇率风险而失眠。

  只要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有利可图,外贸商接受人民币的速度,可能会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就好像早几年香港人来深圳的茶楼里喝茶时,大家都愿意收港币,而现在完全倒过来了,谁都要求收人民币。”周经理说。

友商网转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外贸“新手”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