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五种境界
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水平。
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在于管理。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依据其发展的阶段及管理者的成熟度,也表现出五个层级的管理水平,不同层级的管理特征描述如下:
第一级:自由管理
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自由化的。其管理特征如下:
基本没有管理规则,管理者想管就管一下,不想管就放任自流。员工的工作任务与职责不清,基本没有员工培训,员工在企业里是一种自由竞争、自生自灭的生存状况。员工往往凭自己的觉悟与本能在工作,呈现出一种自由竞争的状态。主动性高的员工会自己找事情做;被动性高的员工往往没有事情做。工作缺少流程与品质管理,企业管理者往往承担着救火队员的职责,哪出问题堵哪,哪有危机出现在哪。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员工能力的提升往往通过血的代价来换取,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较低。
第二级:强制管理
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强制化的。其管理特征如下:
开始有了一些管理规则,但管理者的管理是专制化的,往往体现出一言堂的特点。员工做好了,不一定受到表扬;但做坏了,一定是受到管理者的重批或修理。员工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提出,民主管理受到抑制。企业管理表面上是严格的,但员工往往口服心不服,往往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不愿承担责任,相互推责任、踢皮球,办事效率较低。对员工的管理与培训侧重工作技能的提升,而非职业素质。员工在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创新力。强制化管理虽然有缺点,但其比较适合员工素质较低的劳动密级型的企业,员工对高层次的管理比较难接受或者很难适应。
第三级:制度管理
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制度及流程来管理的。其管理特征如下:
管理上有了制度,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员工入职后会有新员工培训,让员工了解制度并按要求遵守。员工的工作质量也按工作流程来控制,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绩效也通过制度来衡量结果,做好了按制度奖励,做不好按制度惩罚。对员工的要求也比较明确并且前置了,事先说明员工工作职责与工作目标。而不像强制性管理往往是事先不提目标和要求,只看结果好坏。制度管理,使员工有了在共同规则下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由于制度的制定过程是相关管理者共同商议的结果,因此在民主管理方面也有了本质的提高。员工依制度与流程执行工作,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管理者的工作重点是制定制度、宣传制度、监督制度的执行并持续优化制度。
第四级:整合管理
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通过人性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与各种资源的整合来管理的。其管理特征如下:
管理上侧重员工培训与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以人为本的关键体现在对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视与投入上。管理者不仅仅把员工看作是工作流程上的一颗螺丝钉,而将员工看作企业资产,如何使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保值、增值,实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是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有规划的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被提到日程上来。同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管理的重点,通过有效的ERP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搜集、分析、共享的价值。企业管理决策也不再是感觉或经验决策,而更多的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科学决策。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员工因为受到职业化的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更明显的提升,工作效率、创新能力与合作性也达到了新高度。
第五级:文化管理
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处在这个管理水平阶段的管理者,对企业和员工的管理方式是通过文化的影响力来管理的。其管理特征如下:
激动人心的企业远景、使命、价值观及令人难以置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关键法宝。管理企业者的工作重心在于统一全员的思想,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倡导的价值观相一致。经过历练的管理者,文化底蕴较深厚,对员工体现出儒家的工作作风。从员工的思想及人性本源上影响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员工的行为上体现出一种主动、互补、敬业乃至忘我奉献的精神,将职业视为事业的工作激情高涨。文化管理的方式,要求管理者的思想、影响力、号召力、个人能力等全方面超越于员工,并以实际行为来体现,让员工敬仰、折服,其影响力足够使员工改变其思想和行为。同时要求员工的素质也较高,员工的自控力较强,其文化管理模式才更有效。
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管理水平。有时这五种管理模式可能不会表现得那么清晰,或者是几种管理模式在同一发展阶段同时存在。但总体来说,更高层次的管理是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