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理论

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理论新的会计准则用<现金流量表>代替了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这是一个进步。
由于这张报表理论新颖,表达结构独特,给财务人员的编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从其编制原理出发阐述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以便大家能从理论上把握该表的编制,从而在实务工作中更好的编制<现金流量表>。

(一)一个重要的基础会计理论
  在谈<现金流量表>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个重要的基础会计公理。这是一个我们在编制财务报告时使用的一个基本公式: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将上公式变形得到新公式: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

  公式左边:“本期收入-本期支出”。从资金角度看,它反映了本期间内资金的总流入和总流出,是流量指标的比较,是会计主体各种活动最全面、最简练的概括和反映,也是现代会计计量损益的基本思路,是动态的比较。
  公式右边:“期末结存-期初结存”。这表示结存量的盘点结果,它反映一定经营期间的会计主体活动对财产存量的影响情况。是早期会计计量损益的思路,是两个不同时点的存量指标的对比,是静态的比较。
     
(二)<现金流量表>直接法的理论推理
  根据公式“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这个会计理论的基本公式,我们可知:

  本期现金收入-本期现金支出=现金期末结存-现金期初结存
  
  因为企业现金活动主要分为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因此将现金收支也分为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上面的公式变形为:

  经营现金收入-经营现金支出+投资现金收入-投资现金支出+筹资现金收入-筹资现金支出=现金期末结存-现金期初结存

  这和<现金流量表>直接法的基本格式是一致的。它是<现金流量表>基本勾稽关系,也是<现金流量表>的基本表达方式。因此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这样判断:<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下以“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为依据,涵盖一定时期企业现金活动的财务报告。

(三)<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理论推理  
  间接法的编制原理和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一样的,只是编制基础不同。前者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后者则是流动资金。理论推理过程如下:

已知下面4个公式:
(1)现金净增加额=本期现金流入-本期现金流出
(2)本年利润=本期收入-本期成本费用
(3)本期收入=本期现金收入+本期非现金收入
(4)本期成本费用=本期现金支出成本费用+本期非现金支出成本费用

由将公式(3)(4)代入公式(2)可得:

本年利润=本期现金收入+本期非现金收入-本期现金支出成本费用-本期非现金支出成本费用

整理可得公式(5):

本年利润=(本期现金收入-本期现金支出成本费用)+(本期非现金收入-本期非现金支出成本费用)

将公式(1)代入公式(5)可得

本年利润=现金净增加额+本期非现金收入-本期非现金支出成本费用

移项可得公式(6)

现金净增加额=本年利润-本期非现金收入+本期非现金支出成本费用

这就是间接法的基本编制公式了,“本期非现金收入”形成了应收帐款,就对应表中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本期非现金支出成本费用”具体细化为“折旧”、“摊销”等项目。这样就得到了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新准则下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