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案例:如何解决小金库问题

实务案例:如何解决小金库问题  本案例列出的问题是共性的,解决方案尽管笼统,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也是壮大地区财政实力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使得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所以,解决他们存在的财务问题,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结合本案例当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一个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以下我们专题讨论“小金库”的表现、原因、风险以及治理方法。
  1. 企业“小金库”的表现形式
  “小金库”在我国的一些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民营企业,几乎家家都有这本“经书”,“症状”百出。具体表现如下。
  (1)截留主营业务收入,建立“小金库”。例如,某农资经营企业的销售客户主要是农民,农民在购买他们的产品时很少要发票,有时仅仅开个收据。企业就把这些不开发票的主营业务收入直接放入“小金库”。最后,企业账面亏得一塌糊涂,“小金库”里却存放了300多万元。
  另一个例子是,某家具经营企业的销售客户主要是个人,收取的也多是现金,他们在开发票时就采取“大头小尾”的方式,给客户的一联发票开3 000元,企业记账的那联发票开300元,甚至更少,然后把两者之间的差额2 700元放进“小金库”。
  (2)截留其他收入,建立“小金库”。例如,某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少边角残料,他们就把出售这些废品、废物、边角料的收入,直接存放在“小金库”。再比如,某商业企业处理一辆货车,取得现金收入5.3万元,他们没有按正规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的处理方式记到企业的大账上,而是存入了“小金库”。
  (3)采取“多报少支”的方式建立“小金库”。例如,某企业在发工资时,账面上给职工发2 000元,职工实际拿到手的钱只有1 200元,中间部分就转入了“小金库”;同时,他们还采取“多报少支”的方式,虚报夜餐补助费、招待费、加班费等,套取现金,转入“小金库”。再比如,某生产企业在购买10万元原材料时,向货主支付了20万元,让货主返回10万元,转入“小金库”。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4)直接虚列支出名目建立“小金库”。例如,某销售企业效益不错,为了逃避税收,他们就“签订”了一个50万元的企业管理咨询合同,然后把这50万元转进咨询公司的账上,取得发票并“正规”入账。咨询公司扣除3万元税费后,把结余的47万元用现金分次转回销售企业,销售企业都存入了“小金库”。尽管损失了3万元,但销售企业偷逃了16.5万元的企业所得税,以后用“小金库”的钱给高管发奖金,又逃避了个人所得税,老板觉得很“划算”。
  再比如,某制造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在当地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要维护“形象”,一方面还要请客送礼打回扣。他们就把100万元的资金转到另一家“兄弟企业”,在账面作挂账处理。这100万元一挂就是3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往来账款超过一定的年限不清理,就可以作为坏账处理。他们正是利用这项规定的不完善之处,使这100万元超过规定的年限,形成坏账并处理掉。其实是“账销案存”,制造企业私下已与“兄弟企业”谈妥了条件,给他们一定的优惠,将制造企业的一些不合理支出直接在“兄弟企业”支出,从而形成了变形的“小金库”。
  (5)专门给企业领导建立的“小金库”。例如,某企业预算制度规定,一把手的年招待费为10万元。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一把手的“工作需求”。他们就通过虚报费用、截留收入等方式,给一把手建了个专用“小金库”。
  (6)企业职能部门建立“小金库”。例如,某企业在外地设立了一个销售部门,因为企业设定的奖金有限,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销售经理就动了私设“小金库”的念头,反正企业总部也设了,我们为何不设一个?这个企业的产品在外地主要是通过批发和零售两个渠道销售的,批发价300元,零售价380元,销售经理就基本“取消”了零售,给企业总部按批发价结账,将零售产品多出的80元现金截留到部门的“小金库”。没有零售总会让人起疑心,为了掩饰,销售经理就把部分零售产品按320元的批量价与总部结算,将差价转入“小金库”。
  (7)财务人员建立的“小金库”。例如,某企业资金雄厚,经常向企业拆借出一些资金,但利率是10%,比银行贷款利率高一倍多。企业的财务经理就利用职务的便利,用高于银行利率的借款利息,建立了一个“小金库”。
  以上说了“小金库”,下面就要顺便提一下“账外账”,以便明确基本概念。“账外账”是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法定会计账册之外设立的账册。“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只是“账外账”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都属于违规违法行为。
  国家对“小金库”的界定抄录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9号文转发财政部、审计署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第二条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都要清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项生产经营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出租收入、出售残次品和边角废料收入、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变价收入、逾期押金收入、销售不动产收入、发售股票申请表售表收入、股票发行费收入等。
  (二)各项服务和劳务收入。包括加工、维修、运输和代理业务收入、服务业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等。
  (三)各项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金、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形式的价外收费。
  (四)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等收入。
  (五)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
  (六)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
  (七)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八)各项罚没收入。
  (九)各类协会、学会的会费收入等。
  (十)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
  (十一)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的。
  2. “小金库”的危害
  “小金库”的危害主要有两个:一是影响企业自身的掌控,二是影响国家的金融市场。
  (1)影响企业自身的掌控
  第一种情况是始乱终乱。也就是说,企业从开始就不规范,长大后更不规范,致使企业管理失控,无利可盈。
  例如某中介公司从事商品房代理销售和房屋租赁业务,年收入几千万元,可就是没有利润。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地找我们咨询:“葛老师,我的钱哪儿去了?”
  我说:“在你的企业里蒸发了。”
  老板一头雾水:“怎么蒸发的呢?”
  我解释道:“企业小,账务乱点儿你能控制住,但企业总是要长大的,不规范的小企业沿着自身的习性长成大企业,肯定也不规范。这时你一个人就是有八只手也控制不住了,所以就蒸发掉了,所以你就挣不到钱。”
  经过仔细询问,我们了解到这家企业从成立以来,8年没有查过账,并且私设了“小金库”和“黑账户”,财务管理无章可循,漏洞百出,各部门上行下效,挤占公司利润,浪费公司财物,致使公司业务收入很高但账面无利润。
  在我们的建议下,公司老板立即进行了账务的清理工作,规范财务管理,正规经营。一年后,公司的纯利润竟达到了营业收入的5%,挣了300多万元。
  第二种情况是因设置“小金库”影响企业内部团结。例如,某工程公司的市场经营部和设计部是公司最重要的两个部门,为了稳定这两个部门的人才,老板决定在考勤、绩效考核以及激励制度方面给予他们特殊待遇,也就是多发奖金,市场经营部有不定期奖金,设计部有季度奖金和团队奖金。但奖金从哪里发?公司只好私设了一个“小金库”。虽是私设,但没有多久就已成公司公开的秘密。其他部门尽管认同这两个部门的特殊贡献,但是一个公司也并不是这两个部门就可以运转起来的,这就引起了工程部等其他部门人员的不满。其他部门有了情绪,市场经营部和设计部在与他们协调工作时,往往遇到不太配合的情况,致使一些项目指标不能按时完成,追究责任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诿。公司因私设了一个“小金库”导致分配不公,陷入了失控状态。
  第三种情况是因没有资金规划而陷入困境。例如,某企业开发了一个新产品,需要增加投资,老板担心吸收外来资金会影响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就决定不对外招股或贷款。他把企业所有的留存收益和个人的全部积蓄拿出来,投入新产品,为了减轻资金压力,还以分期付款方式购置设备。但天有不测风云,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技术问题,致使项目进度拖延了6个月。产品正式投产后,又发现其品种和规格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设施要改造。改造现有设施还要追加投资,但此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已有亏损,银行看到亏损后一口拒绝给予贷款,致使企业陷入困境。如果企业事先制定资金使用规划,申请一些银行贷款,将部分企业留存收益和个人资金作为机动金,以应付不测之需,这个困境就可能不会出现。
  陷入资金困境的企业大都是因为没有资金使用规划。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赚钱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购建自己的厂房或大型设备,但往往是自己的厂房或大型设备建好以后,企业也被银行债务拖垮了。所以,需要占用资金巨大、建设周期长的大型生产设备或固定资产,一定要尽量租用。这样,虽然短期内支付的租金相应多些,但能保留下足够的现金流,支撑企业良性运转。我们以为,当企业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支付这样一笔巨款的时候,才可考虑购置自有固定资产。
  (2)影响国家的金融市场
  如果在一个人口较多的大家庭里,每个人都在犄角旮旯里藏点儿现金,那么,这个家庭的财务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不知道家里究竟有多少现钱!
  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果民间私藏的现金太多,国家就不清楚货币交易量究竟是多大,就可能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进而影响国家的金融市场。所以,为了控制私下的现金交易,国家出台了现金管理原则,规定了现金的使用范围。抄录如下。
  现金管理原则
  (1)开户单位库存现金一律实行限额管理。
  (2)不准擅自坐支现金。所谓坐支,即从企业的现金收入中直接用于支付各项开支。坐支现金容易打乱现金收支渠道,不利于开户银行对企业的现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企业收入的现金不准作为储蓄存款存储。
  (4)收入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企业的现金收入应于当天送存开户银行,确有困难,应由开户银行确定送存时间。
  (5)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现金,结算金额超过起点的,不得使用现金。
  (6)不准编造用途套取现金。企业在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和限额内需要现金,应从开户银行提取,提取时应写明用途,不得编造用途套取现金。
  (7)企业之间不得互相借用现金。
  现金管理规定
  各单位应在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并要主动接受开户银行的监督。现金使用的范围如下:
  (1)职工工资、各种工资性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包括稿费和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的报酬。
  (3)支付给个人的奖金,包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转业、复员、退伍、退休费和其他按规定发给个人的其他费用。
  (5)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6)向个人购买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支付的价款。
  (7)支付各单位间在转账结算起点1 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各单位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业务,除上述规定的范围可进行现金结算外,都要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一些企业不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规定,私设“小金库”,大量地使用现金交易,致使国家搞不清市面的现金量,从而对货币发行或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会波及企业,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
  3. 私设“小金库”的风险
  私设“小金库”在对企业带来危害的同时,也会导致很大的风险。
  (1)因私设“小金库”导致分配不公、企业经营层人员集体“跳槽”。例如,某一效益不错的生产企业,为了花钱方便,就采取收入不入账等方式,私设了“小金库”,专供老板私用甚至挥霍。久而久之,就引起了经营骨干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不满,在一个年末,这些骨干人员拿到为数不多的奖金后,集体走人,把贪婪的老板给炒了。结果,这个投资300万元的企业才经营两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最后倒闭。
  (2)因私设“小金库”受到重罚。例如,某零售企业为了逃避税收设置了“小金库”——应该说是个“大金库”,他们把零售的现金大都存入这个“大金库”,几乎占企业总收入的80%。企业的工资、职工福利都从这个“大金库”发放,偷逃了几百万元的税款。但最终东窗事发,被稽查人员发现,“大金库”的现金全部收缴,并对企业处以罚款。
  (3)领导层因私设“小金库”而锒铛入狱。例如,某民营房地产企业老板用“小金库”的钱给相关官员行贿,后因这个贪官被检察院批捕,老板也因行贿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他的那个房地产企业也随之消失了。
  “小金库”能埋下企业内乱、滋生腐败和违法乱纪的隐患。这些对一个企业来说,有时是致命的。
  4. 如何解决“小金库”的问题
  企业私设“小金库”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偷逃国家税金,二是花钱方便——也与偷逃税金有关。针对这两个“病因”,我们可用两味药“医治”。
  (1)树立公平纳税意识。纵观历史,横观中西,税收是国家与生俱来的一种分配制度。不论哪个国家,也不管谁当国家主席,都要收税。因为没有税收,国家就没有财政收入,这就像我们家庭没有收入一样,没法生活,更无论发展。而企业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纳税。我们家庭成员拿到工资,要向家里上交一些,用于统筹安排或集体支出,家庭才能越过越富有;企业取得收益,也应该向国家交一些,用于国家的统筹安排或公共支出,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
  要使我们的国家强大,就像要使我们的家庭富裕一样,每个人都要作力所能及的贡献,以便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更不能指望别人作贡献,自己啥也不干,等着坐享其成。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吗?
  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境界是可以用纳税来衡量的。公平纳税的经营者,心中有国,志存高远,企业也容易随着国家的强盛而强盛;偷逃税款的经营者,心中无国,目光短浅,往往把握不住国家的发展主流,企业做得东倒西歪,漏洞百出,风险日巨。所以,树立公平纳税意识,正确地对待国家税收,是“正”和“邪”的分界点,对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很重要,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是否安全,是否有高的境界,是否走得最远。
  如果企业都树立了公平纳税的意识,“小金库”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规范企业账面支出。企业私设“小金库”,花钱是方便了,但在方便的同时,会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不方便,比如上述的内乱和风险等,这其中的损失是看不到的,也是无法计算的,但这些损失真实存在。
  其实企业的所有支出都可以正规进入大账,例如劳务费和中介费——俗称好处费,如果支付给个人,可以填个支出单,扣除个人所得税,正规地从企业的大账中支出,并且劳务费还没有进入企业所得税税前的限制。规范地处理这些支出,一可以避免企业内乱,二可以减少税收风险。对企业而言,缴纳的那些税金,说不定是塞翁失去的“马”,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而且是长远的效益。
  企业规范了账面支出,就会意识到“小金库”是个**烦,也就会逐步远离这些麻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实务案例:如何解决小金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