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在转型中实现增长

经济在转型中实现增长

内需经济的嫩芽已经开始萌生,因此,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不会带来经济的低速增长。


 


“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转型,由‘外需+投资’的模式向‘消费+投资’的模式转变。”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在年中宏观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述,同时,他还认为由于内需经济的嫩芽已经开始萌生,因此,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不会带来经济的低速增长。


转型是必然


“消费+投资”成为诸建芳定义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词,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在过去几年一直过度依靠出口的增长模式将最终走向终结。


诸建芳表示,从未来发展来看,中国经济依靠外需拉动的增长模式将成为历史,他作出上述判断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过度依赖外需驱动的增长模式本身不可持续。


如果中国经济继续按照过去十年的增长方式发展,即消费平均每年增长8%,投资增长10%,GDP增长9%。那么到2015年,中国出口将达到4.4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将超过6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将达到5万多亿美元。


“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不但国际市场难以容纳如此多的中国产品,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很难在全球找到合适的资产进行投资。”诸建芳表示。


同时,全球未来3-5年的低增长导致的低外需也将改变中国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而且诸建芳强调,“未来全球经济保持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转型≠低增长


由于对中国未来消费表现的强烈预期,以及已经观察到的内需经济的悄然推进,诸建芳认为即使中国经济要经历从“外需+投资”向“消费+投资”模式的转型过程,这个过程也不会带来经济的低速增长。


支持上述判断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消费率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将出现降低的趋势,而随着高速工业化进程的逐步结束,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因素,消费率将逐步回升。


而目前,中国正步入高速工业化的后期,为此,诸建芳认为未来消费率将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出U型的走势,目前正处于U型底部拐点,随后将进入提升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诸建芳指出,如果经济转型的过程能进一步释放消费的潜能,那么中国的消费率将走上快速上升的通道。


为此,他提出可以通过加速城市化,改善分配格局,加快服务业,加快公共服务等方式加快消费增长的途径。


而在另一方面,诸建芳还注意到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向内需驱动行的经济模式转型。资源配置开始转向内需领域,内需导向型的投资和就业增速也已经超过出口导向的部门。


“如果转型成功,未来3-5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9%左右的年均增长是完全可能的。”诸建芳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经济在转型中实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