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的必然:油价偏高

垄断的必然:油价偏高

国内成品油价比美国还高合不合理?如此油价形成机制还算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吗?


 


从6月1日到30日,国际原油期价从每桶68.06美元涨至69.89美元,上涨2.7%;在此期间,北京汽油价格却从每升5.89元上调至6.37元,涨幅8.1%。与美国汽油零售价格相比,中国的汽油价格大约高出1.8元。一些消费者很困惑:国内成品油价比美国还高合不合理?如此油价形成机制还算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吗?


尽管中国人的收入水准远较美国人收入水准为低,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比美国还高,却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成品油经营具有竞争性,各石油公司为从竞争中获胜,必然要把油价制定在与成本尽可能接近的程度,否则消费者就要“以脚投票”,这样自然也就将油价降了下来。而我国成品油属于垄断经营性质,消费者不买“石化双熊”的油就无油可购,在这种情形下,垄断经营者自然要利用其垄断地位谋取利润最大化,油价自然也就会高企。


当然,缺乏竞争、实行政府定价并不必然意味着高价,只要能够满足公开经营成本与按照成本定价两个条件。而作为以牺牲消费者商品选择权为代价获得垄断经营特权的企业来说,公布经营成本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中石油、中石化时常叫嚷“炼油环节亏损”,但是两家企业的真实炼油成本究竟几何,却从未见其向消费者公开过。据7月4日《重庆晚报》报道,外地炼油厂近期纷纷将油转卖到重庆等内地,这些炼油厂出厂价比国家规定的最高批发限价每吨低800元左右,卖到重庆仍然有利可图,这无疑是对于炼油厂常年“亏本经营”说法的有力驳斥,明证炼油企业在“低”油价下无力生存纯粹是一种谎言。


不过,尽管石油垄断企业拒绝向社会公开经营成本,但是政府定价部门对垄断企业经营成本是清楚的。但是政府定价部门了解成品油经营成本,却并不意味着其一定就会按照成品油经营成本定价。政府定价原本是作为对于垄断经营的一种制约手段存在的,但是由于石油垄断企业与政府利益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同一性与重叠性,所以政府定价部门承担的实是兼做“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在这种“运动员”与“裁判员”身份合二为一定价机制之下,如果缺乏诸如举行价格听证会等手段作为牵制,政府定价对于垄断经营的制约功能就难免要付之阙如,作为另一方“运动员”的消费者的权益就难免要受到漠视与损害,油价只涨不落,对国际油价跟涨快、跟跌慢等有失公平现象就难免会出现。


垄断经营由于缺乏竞争,必然会造成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低下,阻碍产业与行业技术进步,更必然会导致垄断者盘剥消费者利益,损害公平、公正现象出现。而唯有实行多元市场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才能有效提升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促进产业与行业技术进步,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消费者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从这个意义上说,充分市场竞争才是最富有效率也是最为公正的商品定价机制。所以,对于消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油价竟然比美国还高,以及油价只涨不落,对国际油价跟涨快、跟跌慢等有失公平现象而言,最为根本的是要破除成品油市场的垄断经营格局,实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唯其如此,真正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才能得以建立,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成品油消费领域的公平、公正才能不断得到促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垄断的必然:油价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