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后会计兼出纳

金融风暴后会计兼出纳

“我是财务部部长兼出纳!”近日,某网站上一位会计人尴尬的“身份介绍”引来一片热议。


原来,这位会计所在企业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在上半年实行了减员,并重新调整了人力资源,以前有四五个人的财务部门现在只剩下他一人。尽管集会计与出纳于一身,但他的工资涨幅并不大,且随之而来的还有日益增多的风险与烦恼。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种不符合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做法在私营企业中其实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企业主认为:“在一切均可掌控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无可厚非。”


忽然之间,一人分饰两角


陶丽在舅舅开的一家小型玩具厂工作不到一年。在她刚到厂子做出纳大约2个月的时候,原来的会计就因薪资陡降而辞职了。“去年,因为没什么业务,厂子都快倒闭了。


原会计走后,舅舅觉得没必要再招聘一个新会计,就问我愿不愿意兼任出纳和会计。”陶丽虽然也不愿意,但在众多公司实行大幅度裁员的情况下,也只能先答应下来,“至少有点事儿做。”与陶丽遇到的情况相反,在南京某民营集团下属子公司做会计的孟盈,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出纳搭档。“老板突然让刚刚怀有3个月身孕的出纳回家待产了,让我一个人先兼做两份工作,每个月给我加500块工资。”孟盈并没有很痛快地答应老板的要求,她深知一人兼任会计和出纳的风险有多大。“自己拿钱,自己记账,没有任何人监督我。”看着大把钞票从自己手中进出,她总感觉不那么适应。有时候,她都怀疑自己会动贪念。于是,她不得不变得更加谨慎,并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走歪路。


此后,孟盈不断说服老板再聘请一位出纳,或者让人事部门的同事兼做出纳,但老板始终觉得这是多此一举。


有辛酸、有风险、有成长


“除了资金这一块,刚开始我什么都不会。”陶丽虽是学会计出身,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是慌乱不已。前段日子在做半年报时,她更是连续加了两个星期的班。


“摸索之后才发现,做会计主要是要掌握好一些程序。操作几个流程之后就熟悉多了,然后再去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其间没少请教别人。”在慢慢上手之后,陶丽还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会计与出纳之间要换位思考。以前,陶丽老怀疑她的那位会计搭档,整天向她催要发票和单据,是在找自己的茬儿,现在她明白了,如果出纳在这边把钱付了,而在那边不及时递交发票或递交的票据不合理,那么就会影响入账,从而影响会计的工作进度。


压力大、困惑多也是孟盈近一段时间来最深刻的感受。尤其是每到月底,孟盈忙起来甚至会忘了一些做出纳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上次,集团有个在我们这儿做技术指导的人找我借款,正赶上我要外出办事,我一看上面有某位领导的签字,就把钱给他了。


到做账时,我才想起,他必须在经过集团内部多位高层同意后才能到子公司借款。”不过,让孟盈庆幸的是,自己所在的只是一家子公司,业务量并不大,且所有账目由总公司管控。


同样,孟盈也学会了换位思考,“以前总埋怨出纳干活慢、干活粗心,现在亲历这个岗位后,我才发现做出纳也很不容易,应该互相体谅。”“最怕账实不符,毕竟一人分饰两个角色,不像以前由会计和出纳一起来核对账目那么简单。”这是陶丽和孟盈目前都担心的事情。


人品成为“质保标签”


会计人在抱怨身兼两职,企业老板们对此也显得无可奈何。“是真的不够钱聘请会计了!去年经营状况最不好的时候,公司账上每个月能流动的资金也就只有5万元左右,厂子再小也是要支付用工成本的,出纳月薪1000元,会计则要2000元。现在,我给出纳1500元,让他兼职,他高兴,我也省钱。”东莞某五金厂胡厂长向《中国会计报》记者大吐苦水。


难道会计和出纳真的可以省去一项吗?记者调查后发现,在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目前企业省去会计的情形比省去出纳的更为普遍。“会计可以不设,但出纳一定要是自己信得过的人。”胡厂长坦言。


深圳市劳动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从健全内部机制的角度来讲,会计和出纳岗位肯定应该分开设置,但一些小的私营企业就很难说了。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不单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这些小企业的业务流程等都是老板可以控制的,他们甚至比会计更清楚财务状况。在他们看来,会计岗位的设置只是为了满足外部的需要。


要健全制度,就会在无形中增加成本,这似乎是企业在初创期必经的阶段。“只要会计人洁身自好,其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小企业注重人品,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制度就要发挥作用了。”上述劳动局人士如是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金融风暴后会计兼出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