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的智慧

人才流动的智慧

中国经济在这轮金融危机中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这再一次坚定了跨国企业在中国继续谋取霸业的决心。和以往不同的是,这种投资的力度和方向正在发生改变。


随着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中心城市经营成本的上涨、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对饱和的市场容量,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更具潜力的市场,来施展自身被压制的潜力。


一些企业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北上西迁潮”,如有的企业从深圳迁到湖北、山西等地;有的企业撤销上海的工厂,合并产能和人员,将生产部门迁到成都。


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企业得益于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和发展潜力,到杭州、厦门、武汉、大连、宁波、重庆、西安、长沙、福州等城市扩充网点,力图深耕细作二线市场。


企业向二线城市的迁移和扩张带来了对人才的巨大需求。万宝盛华雇佣前景调查发现,成都地区2009年第三季度净雇佣前景指数为积极的+18%,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该指数相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


与旺盛的人才需求相对应的是,二线城市人才存量不足、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成为企业最大的痛楚之一。万宝盛华2009年人才短缺调查显示,25%的成都雇主在寻找合适人员填补职位空缺方面有困难,而上海这一比例仅为12%。


因此,如何满足二线城市开拓带来的人才需求?推动跨城市的人才流动势在必行。


事实上,跨城市招聘人才对企业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企业首先需要了解入驻二线城市人才市场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家知名信息技术公司的经验颇值得借鉴。该公司在实施二线城市扩张计划之前,在万宝盛华的帮助下实施调研,先了解8个目标二线城市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情况,再了解一线城市信息技术人才迁往8个目标二线城市的意愿,从而策略性地制定网络扩展计划。


同时,企业还需要因地制宜,优化原有的招募流程,提高招聘效率。


在招聘前,对候选人的能力和薪资要求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尽量避免职位描述来回修改和招募周期的延长。在招募流程中,务必安排实地体验和面对面的面试,事先建立一系列的行政和后勤支持。譬如,提前为候选人购买往返机票或车票,预订入住旅店等。


从面试的安排到最终入职手续的办理,每个环节衔接要紧密、流畅,摒除总部4至5轮的面试环节,安排2至3轮的集中面试。面试反馈控制在一周内,避免优秀的候选人因流程繁琐、等待时间太长而流失。


在人员筛选上,深入了解候选人的求职动机,选择文化适应能力强、具有宽广阅历和思路的候选人。


多样化的福利,如住房补助、生活补助、返乡路费和返乡假期等将有助企业更好地吸引和保留人才。


除此之外,随着二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一线城市的消费差距缩小,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薪酬评估和福利机制。


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每年对从外地迁入人员的薪酬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以提高迁移人员的满意度。当员工因为工作地点迁移而往返于两地时,公司需要考虑提供足够的探亲假期,使他们履行对父母、配偶或者子女应尽的责任。在家庭观念相当浓厚的中国,这类延续传统的做法会相当“笼络人心”。


根据万宝盛华跨城市人才流动调查,远离家人的思乡之苦是人才流动中的最大烦恼。因此,对于力图在二线城市扩充更多网点的企业,不妨依据自身的运营网络,实施“回家工作工程”,为相应的员工提供长期回家工作的机会。或与人力资源公司合作,从一线城市吸引所需技能的人才“回家工作”。


这些措施将有效化解企业在二线城市的人才危机,并推动跨城市人才流动,从而支持中国新一轮经济的增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人才流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