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的世界”竞争:小企业有大空间

在“平的世界”竞争:小企业有大空间  企业要在全球化中胜出,先要改变竞争的概念———在“平的世界”里,不再是一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进行竞争,而是公司背后的不同网络在互相竞争。因为在真正的全球化背景下,每件商品都是不同地区的多家公司经过了多重协同运作得出的成果。

      风靡全球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把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趋势展现在人们面前,向人们传递了“世界正在从圆形变成扁平,随时要做好准备迎接变化”的全新理念。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在“平的世界”里获得竞争优势?新出版的《在平的世界中竞争》一书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10月末的一天,该书的作者、香港利丰集团主席冯国经博士来到北京,在他的新书首发式上,用他生硬吃力的普通话和与会者分享了利丰集团在“平的世界”竞争的经验与感悟。

  “一条街上的两家店,竞争的是背后长长的产业链”

  冯国经认为,企业要在全球化中胜出,先要改变竞争的概念———在“平的世界”里,不再是一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进行竞争,而是公司背后的不同网络在互相竞争。因为在真正的全球化背景下,每件商品都是不同地区的多家公司经过了多重协同运作得出的成果。

  冯国经举例说,一条街上两家小店,一般人只看到一家卖什么、另一家卖什么,表面上看,似乎是这两家店的商品在做竞争,其实不然。一份订单必须经过相当繁琐的流程,结合不同地区厂商的设计、生产、装配和行销,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他们比拼的是背后长长的供应链,是这一长长链条后每个环节的竞争,每个环节做好了,这家店就做好了。上世纪90年代,利丰集团转型成“分散式制造”的模式,正是具体实践“世界是平的”,打散供应链的环节,找到世界上最适合执行各环节的地方生产,从此成长快速。

  “全球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供应链对供应链的竞争”,冯国经说这番话可能比任何人都有说服力。30年来飞速成长的香港利丰集团早已成为哈佛商学院“供应键管理”与“策略管理”最常使用的教学案例。

  “供应链的管理和整合代表了一种新的产能、重要的生产力,是企业成长重要的增值因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目前国内还有许多企业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小企业也可以到国际市场创业

  “过去,企业多采取垂直一体化的策略,即向上和向下收购式扩张,什么‘产供销一体化’,什么‘技工贸一体化’。追求的是‘一条龙’控制全供应链。现在完全不是了,链条是一个个环节组成的,你是一个小企业,但你在某个环节上有优势,就可以参与这一个环节。你可以与别的团队结合,共同完成供应链的服务。你还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参与不同的供应链,因此,不必等自己完全壮大,成了所谓的‘大’公司后再去做‘一条龙’的供应链。”冯国经认为,这对于小企业是一个 “很大的机会”,小企业也完全可以到国际市场去创业,分享国际化的利益。

  当当网总裁李国庆“读完此书,恍然大悟”。他认为,内地缺乏中间商,过去30年奉行产销直接见面,传统中间商已死,而谙熟现代供应链管理的中间商尚未产生,结果可想而知,不仅产业链和社会总成本高,而且弹性差,速度慢。而利丰坚持的正是中间商的专业化。

  不必用自己的文化去覆盖别人

  但是,小企业要赢大市场,有两点优势是必须具备的。冯国经再三强调,这两点优势不可或缺,“一是IT好,有一个高效的电子商务系统,来调度全球的资源;二是物流好,要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他在此书中向读者揭示了在“平的世界”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几个秘密:

  一是加入网络,成为网络的一员。平的世界的竞争是网络与网络的竞争,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早已不适应这个世界。网络中的零售商、供应商、加工厂必须协调一致,彼此配合,才能对瞬息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

  二是合作才能共赢。供应链的各方———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企业集团与自己的加工厂之间不再是相互算计,彼此防备。一方面,网络使得企业间的信息越来越透明,成本、价格等信息较之过去非常容易获得;另一方面,只有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怀着共赢的思想,彼此帮扶,才能使自己的网络战胜别的网络。

  国内供应链上的链主,往往占据强势地位,“你们得听我的”,能压价就压价。对此,冯国经有自己全新的理解。“其实,利丰没有一家厂、一间仓库,只是利用不同伙伴的资源,加以整合和提升。我们不需要‘控制’,只要能证明,合作比竞争对彼此更好,那我们就选择合作。”冯国经说,“如果国内企业明白这个道理,发展潜力还会很大。”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们企业参加高管的聚会,你会发现这里就像是一个小联合国,我们的文化就是联合国的文化,没必要非要把自己的文化强加到别人头上,去覆盖别人。”他笑着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在“平的世界”竞争:小企业有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