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文兵:小肥羊成长之道

卢文兵:小肥羊成长之道   餐饮行业的市场是非常大的,但是没有大的餐饮企业,没有大的集团公司,也没有大的品牌。看小肥羊成长之道,如何用资本撬动餐饮业。

     2009复旦大学EMBA年会在上海召开,以下为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总裁卢文兵演讲。

  卢文兵:非常感谢复旦大学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也非常高兴和各位老板、企业家交流,在座可能众多都是我们的消费者,大家可能品过小肥羊的味道而不知道小肥羊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跟大家分享一下小肥羊成长起来的故事,后续对各位老板、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经营有一种参考、借鉴。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小肥羊成长之道。我重点和大家交流的是如何用资本撬动餐饮业,餐饮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但是很分散。用资本撬动餐饮业这是我们小肥羊十年来走过的路。

  我会给大家介绍三个部分。首先是小肥羊体系化的介绍。到今年我们发展成立10年,跟蒙牛一样,内蒙古两个做快速消费品的都是经历过10年时间。但是发展之路不一样,小肥羊刚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不足400平方米的小餐馆。到08年我们在内蒙古上市,募集了7.8亿港币的资金,成为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百盛集团购买了我们27.3%的股份成为我们最大的股东。在中国连锁餐饮企业当中,我们排第三位,肯德基是第一位,麦当劳是第二位,小肥羊是第三位,在中餐业务当中我们是排第一位的。我们的火锅餐饮是我们最大块的,第二块是我们火锅调料的销售,主要是销售到现代通路当中,包括大卖场、火锅店,我们的火锅调料是我们的一个发明,今年有1亿多的热销。第三块是我们的羊肉的销售。一方面满足自己的店,一方面销售到通路。到09年,我们店面有420多家,其中自营店130多家,还有260多加是加盟连锁。海外友20多家店。我们在海外还有20多家店面,也有直营有加盟。原来我们的海外公司很多是自营店,比如说日本、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都是我们的自营店,经过近年来的收缩,我们把日本的店卖给了日本的合作伙伴,变成日本的加盟总代理,美国的店也卖掉了,加拿大上市之前,我们也卖掉了,成为加盟店。海外市场我们进行了调整,就是以国内为主,海外为辅的发展过程。去年我们加盟店和直营店汇总营业额有60多亿,自营店有13亿左右,今年有16、7亿的营业收入。从05年开始到08年年底,我们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0%。现在从我们的排名来讲,我们也是中国服务业500强,在品牌排行当中,我们排名100位左右,品牌价值79亿多。近年来,我们在带动就业,解决牧民的农副产品收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十年间从一家个体餐饮店发展到最大的中餐连锁企业。这是我们的一个总结。

  第二,我讲一下小肥羊快速发展的因素。从1999年到2003年年底,小肥羊在99年的时候是个体户,2002注册为有限公司,在2003年年底之前还是一家个体户,不能称之为一家公司。虽然已经作为有限责任公司了,但是实际情况来看,他还是个体户加个体户的组合。就是众多个体户的集合体,谈不上一家公司。从管理架构来说,他没有成型的管理体系,作为一家公司来说,真正的核心是运营体系,从发展模式来说是以加盟为主,小肥羊成立之后到04年年底,小肥羊发展的思路和战略就是以加盟连锁为主,我们店面最多的时候,公司有725家连锁店,直营店面不超过50家,大量的店面是加盟店,发展的路子来说也是走过了众多的弯路。到2005年开始,公司重新确定战略,确定以直营为主,加盟为辅的战略。开始重点发展自营店,经过05年07年三年时间我们在香港上市,在06年我们引进风投,变成一家由外商控股,外商投资的一家上市公司。04年年底的时候,总体来说,管理体系来说没有总部,只有诸侯。财务来说只有核算,品牌也没有商标,除了自己加盟店以外,还有很多的假店,我们假店最多的时候有5000多家,中国每一县都有一两家假店,那个时候官司也很多,一年打几十起,那个时候资金短缺,员工素质也比较低,当时的管理就像一个游击队管理方式,就是众多分散的个体户的组合的管理方式。2005年开始我们公司开始变革,变革当中主要的核心就是服务标准化,连锁的规范化的体系。我们是中餐当中最容易标准化的公司,因为我们是做火锅的,连锁规范化,当初连锁也不是规范化的话,产品进行精细化,沟通建立信息化的体系,还有我们国际化的战略,就是按照国际餐饮的方式来做国内的连锁企业,还有我们的管理系统化,我们内部管理进行系统化的改造。

  从发展历程来说,小肥羊总结起来,之所以我们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我想具体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从管理体系开始,国际团队、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创新机制、多元化的股权我们进行了系统整合,经过三四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国际化的战略。百盛集团持有我们27.3%的股份,成为我们最大的股东。

  餐饮行业的市场是非常大的,但是没有大的餐饮企业,没有大的集团公司,也没有大的品牌。像牛奶行业,去年年底那么多大企业,牛奶行业也就是一千亿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餐饮企业有1.5万亿的市场份额。2006年以来,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以上。但是为什么没有餐饮的大企业,很大的原因就是层次低。小肥羊提出来做餐饮就是做理念,比如说我们的直营店面,我们每个柜台前面有一个刨肉机,我们规定一定要上一个天平。中国很多中餐企业在生意好的时候很多老板就开始要么是涨价,要么是减量,要么是降品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消费者会发现你的菜品下降了,价格下降了,消费者觉得你的店贵了,他就不去吃了。其实中国的众多餐饮层次低,是因为他的管理层次低,管理者的层次低,理念低,他只想着短期利益。所以我们提出做餐饮就是做理念。比如说老板定了一个观念,财富观方面,就是吃亏是福,有舍有得。第二方面是说我们领导者的胸怀,这个当中大家很清楚,作为一个企业来说,胸怀有多大,企业就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胸怀小这个企业是做不大的。尤其是餐饮企业,餐饮企业管理非常难,像我们160多家直营店,分布在28个省市自治区,像新疆只有两家店,要派个经理来管,有的时候管理起来非常难。这个店的好坏和经理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有的店生意特别好,有的就是特别差,实际上就是店经理的素质不够,管理不好。这个时候管理起来压力特别大。所以老板胸怀大的意思是说,最后把我们公司股权多元化。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两个创始人的股份是100%,然后降到60%,现在降到20%,现在公司店经理以上的员工都有股份。通过这样的机制,把大家整合起来,让大家觉得工作的时候是为自己工作。这种模式采取了之后,这就完全取决于理念。这是我们讲的领导者的胸怀。

  第三是资源整合,我们首先用资本来改变传统行业。比如说我们这里有很多的加盟店,我们近几年小肥羊发展当中有很大的一条,就是我们用融资的资本,比如说国内我们搞了增资扩股,又向外资融资,06年融资2亿,08年上市又融资了7亿,我们就是发展我们的店面,加盟店好的我们收购过来,把他的店员也收购过来。比如说一个店有100万的利润,我们就按照300万给买过来,对于开店的人来说很划算,而对公司来说也很划算,因为我们估计开一个店投资回收需要三年。只要这个店发展的好我们收过来就少了培育期。所以我们用资本撬动这个行业。

  另外我们用现代管理改造这个行业,餐饮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肯德基进入中国20多年,84年开始进行整合,到了2009年的时候,他们已经拥有3000多家店面,它的营业收入大概是400多亿,利润有30多亿人民币。20年来,中国百盛成为世界百盛非常重要的市场,占据了1/3的利润。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结合华人的市场来进行改变,调整的好,连锁发展的快,而我们的市场又非常大,所以他有很大的发展,他的内部管理也非常好。所以这也是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关键。

  创新方面,作为餐饮企业来说,和任何企业都一样,都是需要做很大的创新。因为餐饮企业,消费者的忠诚度比较低,因为像服装行业、汽车行业顾客忠诚度很高,只要你买了产品之后,很多年不会改变对你的产品忠诚。但是餐饮行业忠诚度非常低,一有新的餐饮方式出来,消费者就会体验新的餐饮方式。所以创新非常重要,其实为什么大陆的中餐企业做的不好,就是因为创新不够,创新不仅包括你的产品,包括你的餐厅设计,包括你的经营模式,包括你的服务等等的方面,这几年小肥羊创新方面也抓的很好。我们的理念是想他人所想,先人一步。我在做路演的时候,我看到日本有一家基金公司上面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就写着,想他人所想,先人一步,只要你先别人一步,你就走在市场的前面,你就拥有最多的消费者。所以我们要做这样的创新。小肥羊2001年进入上海之后发展非常快速,但是近年来发展慢了,为什么呢?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创新有点滞后,所以从今年开始到明年上半年,上海的小肥羊将会有很大的创新。模式创新方面,比如说过去我们以加盟连锁为主的企业,现在我们变成以直营连锁为主的企业,过去小肥羊是餐饮为主的,后来我们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建立了后台基地,我们有最大的羊肉屠宰场,我们的肉业公司,是整个肉业公司当中排到七八十位的屠宰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羊肉屠宰加工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后台呢?就是要保持我们的质量,保持标准化,保持我们的创新。所以我们要建立基地,我们最早建立了火锅调料加工基地。我们还有物流配送中心,这是一种模式的创新。因为只搞餐饮不做后台的企业,我们感觉不会长久。我们的产品创新当中,我们的核心就是标准化,小肥羊这个企业走到今天,99年我们创始人研发出了一个不蘸小料涮羊肉的创新锅底产品,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东西。我们可以对羊肉做260多个部位的分割,多样化的涮品,这是我们产品创新的角度。

  店面创新方面,我们是要顾客价值最大化,包括环境的设计和其他部分的创新。

  模式创新方面,我们从原来的加盟连锁为主发展为直营连锁为主。我们从原来国外为主的发展战略转变为国内为主的发展战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金蝶精斗云 » 卢文兵:小肥羊成长之道